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
这个暑假,短暂、紧张、忙碌却又充实,有意义。原本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基本为零的我,进入每一节课,都犹如插上了奋飞的翅膀,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何其钢老师《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教会我如何简单便捷地制作微课,尤其是其中的聆诵小程序,特别感兴趣。
唐晓勇校长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告诉我们,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项目课程,是一个开放式的课程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课程形态,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统合起来,打破学科与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
梁勇校长《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图文并茂,讲解细致,实用性强,对于我来说,既减轻了讲课内容量大的压力,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我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较差,但我有信心能够熟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聆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才知道,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教!
小思思~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际中的思维导图》,体现了如何解决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内容从简单地研究教材,扩展到学生的丰富的生活空间。
思维导图通过以主题或问题的形式,借助学生的问题解决学习实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思维导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发展成为我们老师关注的主旨。老师不能再要求学生在自己精心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教师具备机智的处理能力,并且对研究的问题有充足的储备。在整个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是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朋友。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具真实性。
整个假期,七位老师的教学模式、新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信息技术能力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我感觉到登上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地学有所获。
我充分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应用的多样性及必要性,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要深入到自己教学设计的每个程序中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提升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专业发展,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我的教学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