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晚上不睡觉,我想记录的是什么?
自己曾经很喜欢打标签,包括给自己和他人,通过社会的淬炼和知识面的扩充,渐渐觉察到这样的行为产生了一些不太好的结果,比如说,给自己打标签,自己有时候太懒了,太自私,打上这样的标签之后,就会陷入自我的怀疑,如果我再勤奋一点是不是会考得好一点,我再无私一点是不是朋友会更多一点,而这种自我怀疑并没有产生价值,反而实际进行了自我设限,降低了自我认知,因为标签化个人之后往往就忽视了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
比如说,觉得自己太懒了,这个懒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我会反复出现拖延或者不作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导致了什么后果,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问完这些问题之后,会发现,懒的原因往往会有一些不可抗力,我无力改变或者需要复杂的协同处理,而我们常常会把现实中难以简单解决的问题用一个单一的标签来处理,其实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你勤快一点就可以了,那只会让自己精疲力竭而不可持续,解决方案可能是你需要相对复杂的思考,规划,并且执行的能力的提升。
现在的我更加期待那个坚持己见,勇敢表达自己观点的那个小我可以再强大一些,慢慢揭掉自己身上一些不自信的标签,不管是自己给的还是他人强加的,不要执着对于外部的环境的改变,而要更加关注自我认知的改变,对于不想做的事情,停一停,认真问问自己,这件事真的那么重要吗?
家庭条件一般,又难以摆脱父母的干涉,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刻为教育焦虑,焦虑的源头在哪,我觉得源头在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还有对孩子的不信任,而这种不自信和不信任源于认知的局限。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还是比较认同这样的认识,自然界中,人们天然的认为狮子是比兔子更厉害的存在,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更认可孩子去做狮子,而否定想去做兔子的孩子,那么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孩子身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其实收效甚微甚至反作用明显。那么怎么去让孩子去发展成自己想要成为并且也被社会接受的样子呢?就是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相信她自己的生存能力,并且尽可能提供好的生存土壤。不管是她将来是做狮子还是兔子,我们是不是有能力给她选择的空间才是应该我们思考的问题。所以,解决经济问题以及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才是我们家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想清楚这些问题,当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往往就不至于选择困难,比如是否应该辞职,一想到目前家庭需要稳定的开支就不会草率的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