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闲谈解读漫画书《父与子》。在诙谐的幽默间,读懂家庭里的父子相处模式,可娱可镜可思可效。
《理论与实际》
老爸要看书,儿子要出去玩。老爸答应了陪儿子出去玩。可是看风景的只有儿子,心不在焉陪在后面继续看书的是老爸。同样坐在长凳上,看着继续看书不和儿子交流的老爸,感觉无聊无趣的儿子决定捉弄一下他。自制小杠杆撬起的小苹果砸了老爸的头,老爸终于气急败坏,扔下书本追过来揍了儿子。挨揍了的儿子捡起被老爸扔在地上的书,发现老爸读的是《教育不能体罚》。
这个小故事最是生动与贴切。现在的幼儿园、小学里,一开家长会,来的清一色的是妈妈,其次是爷爷奶奶,而爸爸去哪儿了?现在家庭教育里,妈妈是喋喋不休的教育专家,爸爸似乎成了隐形的提款机,只在财政大事上出现,父性教育又在哪儿呢?陪孩子不是嘴边一句话,而是真正与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现在“假装陪孩子”成了好多爸爸、甚至妈妈们的普遍现象。说好陪读书,手机不离手;说好陪聊天,两句没听完就不耐烦;说好陪自立,稍有迟缓或出错,立马就上手,要么代劳要么揍……这样的陪孩子不喜欢,噘嘴很正常,不愿沟通也是常态了。还有对着孩子树权威的家长,拿来主义讲得头头是道,口中规矩说得条条有理,但是自身的榜样呢?孩子看到的言行不一的家长,又如何让他们真正学会成长?
朱永新教授说: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榜样作用才是孩子一生学习并且影响至深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