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我参加梦婕女神自律群的第一个月。
按照计划算的话,我完成了计划内容的45%,时间安排上前紧后松,很明显的有心态松懈。但从心智提升水平我可以坦然给自己打下95分,也或者是闲适的时间多了,思考也就多了吧。
但愿这思考的背后,上帝并没有发笑。
如果感觉自己在努力,那一定选错了方向
这句话大概是我今年上半年前五个月想法的集结。
在今年二三月度过了一段很奇妙又乱七八糟的生活以后,我突然开始回归一个正常的自我生活。慢慢退出无谓的社交,无需要维护任何社交媒体形象,没有需要发朋友圈的焦虑,没有需要微博打卡晒读书的烦躁,更别提要抒发的各种鸡血。
我心中好像开始有一条明确的路,慢慢通向早已经写过的梦想。
我突然回忆起以往的那些时光,不论是早上4.5点起床,还是晚上沉浸专注,我的心里清明并喜欢着这样的时光。只是觉得沉浸在这样的时光里,喜欢着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敷衍的过这一刻,我并不在乎是不是在努力,也无需要在任何地方po出来,于是,我在想:为什么需要表达出我自己的努力,这些所谓的努力到底是什么呢?
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心,这些所犯卖的鸡血和表现出来的努力,不过是不确定结果下的自我感动而已。因为我内心清楚的知道我并不爱这些事情以及它们的结果,所以才需要不断的用我很努力,这个幻象来麻痹自己。就如同一个不断酗酒的人一样,用酒精掩盖了问题本身。
我感觉自己当下在努力吗?
不,我应当在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每一个瞬间,以及这个瞬间下的自己,不论是日日16小时的工作,还是研读枯燥的书籍。那么我并没有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去行进。
五月,我学会了体察自己的暗念:我现在好努力,那我一定是选错了方向,心里的热爱应该反映出的沉浸的愉悦。
摒弃不擅长,立刻动手去做
五月计划是在回家的往返路上写出来的,说仓促都算是赞誉!
当时本想说等怎样怎样之后,再修改一下,修改之后再决定要做什么?
看着高速路旁飞驰而过的风景,我心想说,不如立刻去做吧!于是翻开计划中的书读了起来。
这一系列行为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行为模式,完美,一切得完美才能开始!选择是我最不擅长的项目,如果当时要选好再开始计划,不知道到月底能不能选好呢。
当然,计划po到自律群里后妹子们也都说安排太满了难完成,纷纷给我出主意。(←_←坐拥三千佳丽的既视感)
计划的意义是不断修正行为
计划总是完成不了那么计划有什么用呢?
其实,我就是怀着这个这样的想法踏上了计化之路的。
计划本一日复一日的写着,写到最后我自己都烦了,果断的放弃了。我在过去的三年里没有用完过一整本的日程本。
计划的意义就是不断地修正行为,这是我在五月的第三周才体会到的。
按照实际修正自己的计划,去掉那些不符合实际的,还有自己能力不可及的,然后增加一些自己想要的。
计划让我们现实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大概就是不断修正计划的意义吧。像修改超市购物清单一样的大胆修正计划吧。
稀缺的不是资源,是不能开放的思维模式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看来,应该是父母买回来全部都是标准的大梨,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资源的稀缺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年幼的孩子去选择。
我一直以为稀缺的是自己拥有的资源,比如时间金钱设备,而五月整个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让我发现我稀缺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资源,而是我不能开放的思维模式。
下雨的时候不能去健身房,那还怎么办?只好不练了呗!
其实呢,完全可以用各种app在家练呀。
很久以来的习惯是不能早起,那可怎么办?那可不可以晚上做事,或者是学习如何早起,然后让自己早起去练习呀!
我一贯以为做不成的事情是因为这个条件那个条件,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思维模式不开放,不能为完成创造条件。
也或许,所谓的稀缺管道就是因为不能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吧!
那我每天觉得不够用的时间,其实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自己的思维模式没有放开。那制约的点在哪里呢?怕什么,留给6月去发现吧!
习惯是不断提高的频度水平
这个观点第一次出现在纪元老师的书《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
这次是因为刚好在五月时听了纪元老师如何早起的课程。他说他在2015年有200天是四点起床的,那么他就是可以称之为有早起习惯的人。
习惯养成就是提高频度,上周做2次,这周做4次,下周做6次,就是习惯了。而不是强迫自己,即使沉浸在不愉快得情绪中,即使不拥有一个可以喜悦的当下,也要强迫自己每天去完成的事情。
习惯养成也是为了生活的美好。
浪费的从来不是时间金钱,而是自己
这应该说是一个哲学话题了。
我一直以为我在浪费时间,可是时间从古到今到未来,一直存在,是一个永恒资源,并不是用多少年时间就开采完了。所以,时间从来没有被浪费。
那么我在浪费什么?
答案就是我自己!
每一个愉悦或有意义的当下的自己才是我真正拥有的。
时间,从未被浪费,它的存量一直都是这样。被浪费的只是,在这个当下里到下一个当下中并没有不同的我自己。
〒_〒6月计划已出,比5月修正了很多。包括要A到总监的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