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孩子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也要先从接纳他们的情绪开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
关于作者
本书由两位作者共同写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阿黛尔·法伯,是纽约大学教育学硕士,曾在纽约市高中任教8年,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 伊莱恩·玛兹丽施,是专业画家和作曲家,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
两位作者均师从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并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关于本书
本书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中文版于2008年首次出版。
这本书和作者的其他书,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等共同构成《如何说》系列亲子教育丛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家教书系,改变了无数个家庭的相处模式。
在这本只有10万字的小书中,作者通过构建丰富的对话场景,并辅以有趣的卡通漫画,轻松地解决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无怪乎读者们称其为亲子沟通的“圣经”、家长和老师的必备之书。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本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一、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的学习常常会受到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的干扰。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情绪,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解决,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试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批评或给出忠告。
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时,我们需要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一条明显的界限,并让孩子明白:他们有权表达愤怒,但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
二、吸引孩子合作的一些技巧
1. 描述问题
简单地描述问题,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本身,孩子也会更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2. 表达感受
对于性格比较粗线条的孩子而言,有时候只是描述问题并不足以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表达感受。由于感受是私人的,也是别人所无法衡量的,所以当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哪怕存在小小的夸张,也不用担心会伤害到他人。通过表达感受的方法,孩子能够理解大人的情绪,同时进行自我反省,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个结果是自己造成的,也会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3.给孩子提示
有时孩子会因为玩兴正浓而忘记自己需要遵守的纪律,并非他们不懂道理,而是他们自控力不够强,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也缺乏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提示。
提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用简单词语或手势进行提示。这个技巧非常适合于反复提醒多次的情况,特别是丢三落四的孩子。
另一种是陈述性提示。当孩子犯错时,平静地陈述道理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千万不要使用侮辱性的提示。这是因为,侮辱性的提示只是在宣泄愤怒,并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相反,孩子会被这样的语言激怒,从而变得极不合作。但当我们用陈述性的提示代替侮辱时,孩子会更愿意做出改变。
除了以上两种提示方法以外,用便条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方式。孩子都讨厌说教,如果能将老生常谈式的说教换成一张简明扼要的便条,孩子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这种感觉会吸引他们重视便条上的内容,并且乐于去实施。
4. 用游戏的方式化解矛盾
如果前面几种方式全都不起作用,还可以尝试采用游戏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孩子们非常热衷于在刻板的生活中加入幽默的调味料,一个小笑话、一次角色扮演、或者一个假想中的游戏,会大大提升他们参与的兴趣,让他们变得乐于配合。
三、表扬和批评孩子的方法
行之有效的表扬和回避锋芒的“批评”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空泛笼统的评价,而要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去肯定他们的行为、努力和过程。
而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错误上,而应从孩子的优点或成绩开始描述,然后再指出他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描述好的方面时,不妨带着赞许的神情。而在指出不好的方面时,应该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地去描述事实。
我的思考: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而,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会忘记这一点。他们希望孩子能绝对的听话,该学习时就认真的学习,即使是玩的时候也能自觉把握好度。
但是,孩子的天性却不是如此,他们爱玩,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却也很快就会兴致缺缺。
特别是对于学习,在一时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他们就会另觅“新欢”,而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是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逼他逼得越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你让我往东,我就偏要往西,即使偶尔被抓回正道上,但心思也完全不在此处)。因而,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使他们能主动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中所列举出的一些方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在给予孩子充分话语权的同时,尊重他们的小情绪,肯定他们的想法,掌握批评与表扬的技巧,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不怕他们不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