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有很多不同的市场营销选择:SEO/SEM,印刊,广播,电视,邮件,亲友,内容运营等等。在面对这许许多多的选择的时候,创业公司该如何最大化它的市场营销效率呢?
如下图所示,我们把他比作一个三层漏斗的模型。
首先,一个创业公司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经济效益的渠道。这个渠道所需要的投资越少越好。找到这样一个渠道需要很多测试,所以不同广告策略的快速测试周期对于判断一个渠道的可行性至关重要。当潜在消费者准备购买的时候,快速的迭代周期就有可能成为三层面的底端部分。通常,当创业公司开始运转的时候,创业公司会在有直接回复的广告品类中尝试并取得成功,这些品类包括单一点击价格,单一成功注册价格,以及其他形式的效果广告。
这些渠道可以提供一些体量并使得公司得到一些成长。但是当创业公司开始浸透这些渠道的时候,单位经济效益会停滞甚至变差。
下一步,创业公司开始扩展更多直接反馈的广告渠道并且使用同样的策略。
在某一时刻,持续投资用于获取即将发生购买行为的用户的各种策略的边际效益将会开始递减。在这一时刻到来之前,创业公司需要将漏斗上移并开始测试一些位于三层面中间部分的策略,这些策略针对的主要客户需要教育和成长。向上移意味着花更多的客户转化时间,更难测量市场营销花费的效率为代价,来获得更多的新用户。
但是,在构筑好测量效果广告的效率的系统和步骤之后,一个创业公司可以更好的评估漏斗中部的广告,比如内容营销,生命周期营销以及其他。
最后,在构建好中部的渠道,开始测量,调整这些渠道之后,创业公司就可以慢慢尝试顶层的渠道,通过广告牌,收音机,电视等渠道更广的提升品牌的大众意识度。同样,由于创业公司已经使用过中部和底端的渠道了,顶层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衡量。
用另一种方式说,在最初的时候,一个创业公司应该关注可以在30天内转化成功的客户,关注那些渠道并掌握这些渠道。一旦OK了,一个创业公司就可以在之后用更有风险的(或者更难测量的)渠道去接触更多的用户,先使用漏斗中部的渠道再使用漏斗顶层的渠道。
用这样的方式,一个创业公司可以使每一种营销渠道的成长需求和预测需求与公司的成长需求,也就是公司的成长能力,相匹配,同时,一个创业公司还可以证明优秀的单位经济效益和重复性增长,这两项都是成功融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