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高中同学去世了,年仅47岁,留下了不久前刚刚丧妻的白发老父、自己同班同学的丈夫和即将中考的儿子。昨天去协和医院参加遗体告别之前,老公感慨地说:“你看,咱们在饭馆里喝豆浆吃油条,有谁知道那个人已经没了。”说罢还长叹一声。闻言,我抬眼望向窗外,周末的晴空万里如洗,夏日的朝阳缓缓地洒向大地,街道上树影斑驳,短裤赤脚的行人自在悠闲,一时间竟是无语。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去火葬场,第一次送别亡人,是在30年前,刚参加完高考的时候,我的一个同班同学病故了,才18岁。遗体告别之后离开冰冷压抑的八宝山,从拥挤的积水潭地铁钻出来,北京七月的热浪直把人烘得晕晕乎乎。茫然四顾,大包小包的路人行色匆匆,小商贩高声叫卖着冷饮,汽车的笛声、自行车的铃声不绝于耳,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当时心里不由冒出一个想法:一个人死去了,走的只是他自己,与其他人毫无关系,人们依然在热热闹闹地生活。
当时年纪小,还不知道,人怎么个活法真是个严重的大问题。
现在看来,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大杂烩。一天天的,从稚嫩无知到成熟理智,像一只漂泊的船,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寂寞前行。你周围也许有很多船,他们中有伙伴有朋友也有敌人,还有陌路。并且随时会有新船加入,也有旧船离开。你接受帮助也接收烦恼,递出援手也制造麻烦,感受爱也经受苦难,一切都无法选择也无法拒绝。人们喜欢追求快乐喜悦,讨厌烦恼痛苦,可不幸的是好像烦恼痛苦比快乐喜悦要多,而且体感持续时间要长。
有人说,佛家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太过悲观,私下以为那不过是世间诸多世界观的一种,而且相当客观。这种世界观可以让人从根本上冷静,头脑里不对世界存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能使人在烦恼的漩涡之中保持淡定,避免被骨感的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一蹶不振。这种世界观甚至把世间的生死大事都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结业,如此还有什么能搅乱人心的呢?真可谓淡定到了极点。我不是佛弟子,但我一向很接受这种世界观。
面对又苦又短的人生,乐观的人及时行乐,悲观的人苦捱,无知的人得过且过,有知(幼稚)的人在思考。
作为一个有知(幼稚)的人,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勤于思考。小的时候爱问,但不会问,问了也没有答案。长大一些开始思考,没有章法,亦无人指引。再后来开始读书,半懂不懂的,胡思乱想。现在微信“鸡汤”喝得上瘾,那些精炼的话语会直击心灵,让人眼前霍然一亮,不再迷茫。
但时间长了忽然发现,“鸡汤”在拨云见日的同时,也绑架了人们看看待生活的视角!每天不知不觉花费大量时间关注生活中的那些阴暗面、那些烦恼以及那些痛苦背后的真相,快乐与幸福已经被挤得没有了立锥之地。“鸡汤”固然可以指点迷津减轻痛苦,却不能给人快乐,而缺少生机与欢愉的平淡会使人疲沓。
老天爷给了人生命,不仅仅是让人来感受痛苦接受教训的,同时还附赠了很多欢乐,让人幸福。生而为人既然没有办法躲避老天的安排,那就让我们在喝“鸡汤”的同时,生长出另一双眼睛,睁大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生活是不完美,但并不代表它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