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着黄土的风,终于停了。我和同学约好,来一场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没有裁判的乒乓球赛。
谈及打乒乓球,还真有段故事,我讲讲,你听听。
初知乒乓球赛是1989年,一次偶然,我看电视直播的世乒赛:年仅16岁的中国女运动员邓亚萍,打乒乓球动作娴熟,夺得女双冠军。看着比自己大五岁的中国女子冠军,也许是羡慕,或许是嫉妒。我对打乒乓球产生了别样的情愫,便告诉家人:我想打乒乓球。
家庭条件不允许,打乒乓球只能成为我的一项爱好。初学时,身为木工的父亲就用木材加工厂废弃的木块做了乒乓球拍,上初中的姐姐从学校商店花三角钱买了乒乓球,虽然都不是专卖品,但我依然爱不释手。当时没有乒乓球桌,没有人指点,没有人陪打,我就学着电视上运动员的样子,独自对着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我上六年级时,学校在镇上,有水泥板制作的乒乓球桌和专用的乒乓球拍,也许是新奇吧,好多同学都喜欢这项体育运动——打乒乓球,可以肯定地说,我最爱!我们便利用课间、吃饭、周末的时间对打。没有专配的体育老师,我就自己琢磨着各种姿势和动作,那用功劲,绝对胜过学习。
我初次获奖,是参加工作后,乡镇举行的乒乓球赛,共一百多人参赛,经过激烈的淘汰赛,决赛,裁判宣布我荣获三等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心里不免沾沾自喜,当得知冠、亚军均系专职的体育老师,我这个“自学成才”的非专业参赛者竟高兴得忘乎所以,手舞足蹈。
在随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条件,有时间,我就练习打乒乓球。只要有乒乓球赛,我都会报名参加,对于我来说,获不获奖不重要,尽力了就行,重在参与。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手机铃声响起,同学告诉我,她已准备好,就等我。
走!我们应邀来到体育场。
好久没有打乒乓球了,还真有点生疏,但毕竟一直爱着。几次对打过后,便熟练到旋球、短球、擦边、削球、猛杀等等绝招,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学提议:“咱俩十一个球一局,三局两胜,谁输了请喝饮料。怎么样?”“冲着那瓶饮料,我拼了!”我笑着回答。
“杀!长岸球,上提、猛杀,绝对的好球。”“旋球,左旋、右旋,跑起……”我一边打球,一边讲解。你听着,感觉我是不是很厉害?是不是很专业?
夜悄然而至,比赛结束,不分胜负。同学故意调侃:“饮料没拼到,倒是拼了一身汗。”“哈哈哈……”我俩同时笑了。
再约? 再约!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