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过去的老规矩近日被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这些老规矩,乍一看都是小时候父母教给自己的礼仪。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与长辈打招呼。还有一些优良美德,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那么正如乡土中国中所提到,这正是乡土社会中礼制的表现。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法治的社会,那么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礼制,还会适用于我们现今的这个法制社会吗?
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肯定是适合的,细看以上的诸多条例,在现在的生活中也依然是一种美德,所谓礼制就是在乡土社会中,法制的思想没有被普及传播,管理社会的能力有限,凝聚一个社会,就需要一些工具,礼制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他也像法律一样约束着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是他的这种约束并不是像法律一样强制性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使其到达一个更合乎礼,合乎古人价值观的一种做法。
那么对于古代的礼制,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用适当的礼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在与法律结合,通过法律的绝对权威,可以有效的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如上文提到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此类礼仪。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法律强制要求人们这样做。这时候就需要礼制来发挥作用。懂礼的人自然会这样做,并且对身边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美化人们交往时的感受。又如提到了勤俭持家。这也并不是法律可以要求的范围。但是当人们做到了这一点。就会给自己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价值。也正因礼制的优越性。所以会有人推崇将道德法律化。法律规范以道德准则为标准引领入法,将符合人们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使道德法律化。这也更加肯定的,礼制在一个法治的现代社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法律的发展。
所以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礼制来调节一些法律所触及不到的范围。就如同上文提到的种种老规矩,只要我们善加利用,把礼制与法治有机地结合统一,那么就可以让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