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一种基于解决方案的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对解决未定义或未知的复杂问题很有用。
一、共情
整体的设计设计思维过程是:去当一次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尽一切可能地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去体会客户有些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咨询专家、参与和理解用户的经历和动机,以及将自己沉浸在物理环境中以更深入地了解所涉及的问题,收集大量信息,获得对你正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共情理解。
共情这种方法,对于像设计思维这样以人为本的设计过程至关重要,可以让设计思考者抛开他或她自己对世界的假设,要有同理心,才能更深入了解用户及其需求,社会化的思考在此最有体现。要做到Empathise,需要完成三点:
1、共情-观察:观察不仅仅是只观察用户行为,而是去把用户的行为作为他的生活的一部分来观察。除了要知道用户做得了什么,怎么去做的,还要知道为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他这个行为所产生的连带效应。
2、共情-吸引:类似Interact,与用户交谈,做调查,写问卷,要不以设计师或者是研究者的身份去跟用户“邂逅”,尽可能地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想法。
3、共情-沉浸:要去感受和体验用户所体验的。
二、确定问题
在确定问题阶段,以人为中心的方式重新组织和定义问题。把在共情阶段创建和收集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收集伟大的想法,以确定特征、功能和其他任何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元素,之后分析你的观察结果并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以便确定你和你的团队已构建的核心问题。通过定义自己的立足点,让人清楚地知道你想干什么。用一句很精简的话来告诉别人,你这个团队或者项目是要做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观。比如说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于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已有的假设?有什么相关联的不可控因素?我们的短期目标和长远影响是什么?基本方法是什么?要学生用自己的逻辑把这些信息重新组合,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排列方式,不同逻辑的信息组合,
三、形成概念
在共情阶段理解的用户需求,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方式重新组织和定义问题,确定问题阶段,形成概念。初步形成概念阶段,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得想法或解决问题方案。在形成概念阶段结束时,选择其他一些评判方法来帮助你调查和测试你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是规避问题所需的元素。
四、制作原型
这是一个实验阶段,目的是为前三个阶段发现的每个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用最短的时间和经费来做出解决方案。除了做产品原型之外,还强调的是要在这个做原型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瓶颈,从而反思产品。设计团队现在将创造一些价格低廉的产品或产品中特定功能的缩减版本,制定问题的原型/解决方案——以便他们可以调查前一阶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原型可以在团队本身、其他部门或设计团队之外的一小部分人员中,进行共享和测试。这些解决方案是蕴藏在原型之中的,并逐个被检验,它们或许会被接受,并进行优化和再检验;而如果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好,则会被拒绝。到这个阶段结束时,设计团队将会更好地了解产品中固有的约束条件、存在的问题,并且更好地了解真实用户在与最终产品交互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方式。
五、测试
最后,设计师或评估人员将不断测试原型,使用原型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解决方案,严格测试整个产品。通过测试产品原型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甚至是去完善早前定下来的POV。但是在迭代过程中,测试阶段产生的结果,经常用于重新定义一个或多个问题,并告知用户的认知、使用条件、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感受。为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并尽可能深入地了解产品及其用户,即使在这个阶段,更改和改进仍然在持续进行。
六、总结
共情empathize:同理心,换位思考,“爱上你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用户研究。
定义define:确认用户的本质需求。借助聚类、心情旅程图方法发现价值点。
设想ideate:头脑风暴,选出既创新又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原型prototype:可视化的展示。直观展示,降低沟通成本。制作过程是对方案的又一次审视、迭代。
测试test:找到用户进行测试。从四个方面获得用户的反馈:令我惊奇的!用户问题?批判-夸奖+
设计思维通过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论来完成“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它将“人性”和“创新”紧密结合到一起,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挖掘问题的本质,重新定义问题的研究方向,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