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把你们的事发到论坛上吗?有一个人支持你们,我就可以成全你!”
R与父亲旷日持久的“沟通”终于在父亲这一语出惊人的自信中告一段落,R再一次确认,“是只有一个人支持,就成全我对吧?”
“对!”
20年8月的一个清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温度不算太高,心情不算太糟。虽然早起很多时候都让人头疼,但难得的是,这一天我格外清醒。踏进教室,整理着手中的资料,等待着络绎不绝的同学,直到表盘指针告诉我8点整。我开启了我一贯的开场白,逗得同学们哈哈笑,其中有一个笑声,是那么的悦耳,迄今难以忘怀。
她字写得好,坐姿非常赏心悦目,听课非常认真,学习非常专注。作为老师,都会对这样的同学格外关注,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帮到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就这样,我和她的关系逐渐亲近,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存在,偶尔互相调侃,上课气氛也因此变得更好。她说她喜欢我的风格,不拘束、不死板、非常有耐心。我其实也喜欢她的认真、专注、细心、开朗、乐观、活泼。
21年4月,一张照片突然打破了一切印象,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给我迎头痛击。这张照片来自于R,是一张出自医院的中度抑郁症诊断证明。她的开朗、乐观、活泼背后原来全都是痛苦,为了不给其他人带来负面情绪,她原来一直都在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角色。心疼之余,想起每次R的妈妈对我彬彬有礼、对R关爱有加、朋友圈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我便没太在意。虽然在认识她这一年中从来没接触过她爸爸,但毕竟有一位那么爱她且善良的妈妈,相信爸爸也是一位非常优秀且努力的好父亲,同时也相信她在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及爸妈的呵护下会尽快好转的。
21年7月,我们的关系愈发亲近,就很多话题可以聊到很晚。随着谈话的深入,我越来越了解她,她也越来越了解我。
她偶尔会问“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不就是换位思考的常规操作?”我没当回事“你爸妈当然比我更了解你。”
“他们一点儿都不了解我,每次找我谈话都是给我抛出一大堆问题,然后问我怎么办。我要是知道怎么办,我还会生病?”
听出来有些许无奈,我尝试着安慰“兴许爸妈也在不断尝试,他们之前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总会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他们一点时间。”
“但愿吧。”
21年10月,我与她之间几乎无话不谈。她的生日家庭聚会邀请我出席,但我想着让她一家人团聚,我一个外人就不要打扰了。于是我提前帮她过了生日,并且大大小小给她买了十几件生日礼物。因为不知道她喜欢什么,所以就各方面的小玩意都尝试一下咯。
21年11月,我与她每天都会聊到深夜,聊到彼此入眠互道晚安。直至11月中旬的某天深夜,她突然问我“你是不是喜欢我啊?”当时的我确实不知所措,但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情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并表示可以等她到高三毕业再去追她。
可是我食言了,因为一方面,她说有看上去不错的学长,并且加了微信;另一方面,每天都会聊到深夜的无话不谈,从这样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理解与被理解,对很多问题都有着相似的看法,就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到观点互补、相互肯定,即便是我们之间的观点有冲突,也可以及时阐明理由并很快达成求同存异。
前20多年我从未遇到,我们可以嬉笑打闹、可以推心置腹、可以谈古论今、可以教学相长,也会经常相互关心,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情绪状态,只要彼此互相关心,都总会得到舒缓。
我突然开始直视自己的内心,这不就是“理想型”吗?摆在眼前的理想型一旦错过会不会后悔一辈子呢?
会!
于是我发起了猛烈的追求,终于,在21年12月15日,我们在一起了。从隔着屏幕的聊天,到实际的相处,我逐渐发现,她的抑郁症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22年1月,R频繁出现恶心、胃疼、头晕、头疼等症状,去医院做检查却又什么都查不出来,但又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严重地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突然有一天,她和我说“我坚持不下去了,如果我不在了,你也要好好的。”瞬间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戳破,泪如雨下,我哽咽着抱着她“瞎说什么傻话!我不允许你不在!我会倾尽全力帮你,你可不可以稍微坚持一下?”
我开始找她爸妈聊,这才知道,她早已自行停药数月,原因是她吃过去的药副作用极大。妈妈曾经带她去看的那位心理医生只负责开药,问询环节极其不耐烦,R和妈妈都非常不信任那位医生,所以未经允许自行停药。但并未换其他医院其他医生继续诊治,爸爸一直强调“要靠自己走出来”,“你就是想太多”。
妈妈给我讲了一些往事,初中开始,R的姨奶奶就一直和R睡一个房间一张床上,原因是姨奶奶曾对家庭做出很大贡献和牺牲,R又是女孩子,家里实在没有其他地方给姨奶奶住,只能委屈一下R。虽然是一张单人床,但由于R十分懂事,理解爸妈的不易,而且从初中到现在就没踏实睡过一个好觉,所以睡觉身体从来不动,从初中到现在四五年时间一直如此。
妈妈说,R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姨奶奶着急记一个电话号码,就随便用R的作业本记了一下。R放学回家看到以后就去问姨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并且想让姨奶奶给自己道歉,没有经过同意就用别人东西,R认为这是不对的。可没想到姨奶奶直接开骂,说“不就是一个破本子,用一下怎么了?”并且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然后一个电话把R的爸妈叫回来,振振有词地告状。R的爸爸非常生气,当即就让R给姨奶奶道歉,R哇哇大哭,妈妈也上前严厉地训斥了R,说要学会尊老爱幼,姨奶奶毕竟是长辈,要让着姨奶奶,不能和姨奶奶顶嘴。
妈妈在回忆这一段往事的时候泪流不止,说着“我总要维护爸爸的面子,可是那是我女儿,看她哭,我能不心疼吗?我只能当面教育好了再私下里哄她,我还能怎么办?”
在沟通的时候我也有提到一些细节,之前和R以及R的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突然打电话过来,非常焦急地问“在哪,怎么还不回家?”“附近的建筑拍照给我看看,我要知道你的具体位置,确保你安全。”如果电话没接就会一直打一直打,直到接起来为止。我所知道的打的最多的一次是晚上八点左右,十分钟内给她和她的朋友一共打了12个电话,包括微信语音和手机电话,直到R接起来,就是一通严厉的质询“为什么不接电话?我打了那么多一个都没看见吗?现在立刻回家!马上!不然我就去接你。”
这种种细节,我都表明了不合适,提醒他们严肃对待抑郁症,他们有所醒悟,表示之前太想当然,并且答应我,之后尽量做到只关心、不要求,对待孩子不急躁,不怀疑。
之后在我的劝说下,妈妈同意带着R去见新的心理医生,经过我一晚上的筛选,最终确定了一位相对年轻、且有耐心的心理医生,与R达成一致后,我同时帮R约见了心理咨询师,并给她妈妈很多方案帮助治疗R的抑郁症
她妈妈一次深夜微信试探我和R的关系,并且一直在怀疑我们的关系,我选择了逃避。我认为应该先把R的抑郁症治好再和她爸妈沟通我们的关系,不然她爸妈强行将我们隔断,我担心会让她抑郁症再次加深。
22年2月,这段时间R一直不想回家,放学之后我就陪她在她家附近的万达、麦当劳等呆到晚上9、10点。21日深夜,R妈妈再次怀疑并且微信试探我和R之间的关系,我再次选择逃避。
2月的某一天晚上,由于她爸妈的不信任,反复电话视频查岗,导致她情绪崩溃大哭,并且不想回家。我向她爸妈表明情况后,她妈妈大哭,她爸爸就带着她妈妈立刻冲到她闺蜜家楼下,表示要和她好好谈谈,并且让我回避。下楼一见面,她爸爸就要让她承担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让她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让她把所有想法都说出来。R本人开始崩溃大哭,她妈妈开始一连串的质问“你到底要我怎样才满意”“我就是一个这么不称职的妈妈吗”等,R开始连连后退,她妈妈一直紧追想要强行将她拥入怀中。我一直在和她爸妈争吵,让她妈妈不要逼她,直到她妈妈停止继续追她,我试图安抚R的情绪,并劝说R我们冷静下来好好说。
四个人回到她爸妈开的店,关起门一起聊,R一直以泪洗面。爸爸妈妈说要坦诚,但我和R分别认为他们还是不能说出心里话。最终我给出方案,就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不信任、焦虑和急躁,让孩子一直以来觉得父母是“虚伪”和“掌控欲极强”的。所以还是要做到只关心、不要求,对待孩子不急躁,不怀疑。
之后R说累了,想一个人走回家,我嘱咐妈妈,跟在她后面保证她安全就好了,不要去打扰她。
22年2月底的一周,R请假没去学校上课,在此期间我和R妈妈聊了很多,也给她妈妈微信留言了很多,也写了两封信。这段时间我一直陪着R,陪她玩、陪她吃饭、陪她聊天,一直在开导她,想让她理解她爸妈,也让她理解自己并与自己和解。
3月1日,早上她给我发消息,早上起来抱了爸爸妈妈,并且邀请她爸妈和她一起打台球,下午让我陪她去锦江乐园。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鼓励她和爸爸妈妈聊聊天,以后也可以经常出去玩。
2020年11月7日、2021年3月31日、2021年11月24日,R都和我提到喜欢去欢乐谷坐过山车,2022年3月1日我向R提出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她去欢乐谷玩,可以促进他们的关系。
22年3月4日她向爸妈提出去欢乐谷,并且爸妈带她一起去玩了一天,拍了很多照片,发了朋友圈,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22年3月11日,R来我家找我写作业、并且让我帮她辅导功课,我家小区被疫情封控,隔离14天。R给她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我家两室一厅,其中一个房间收拾出来单独给她休息,她妈妈第一时间提出要来陪她,被她拒绝,她认为和妈妈相处压力非常大,甚至无法休息。但妈妈还是一意孤行冲了进来,甚至都没经过我的同意就搬进我家。当晚母女二人用微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微信拉群从中调解才让她们逐渐分别休息。
在我家隔离期间,R妈妈和我讲述了她妈妈和爸爸来到上海打拼奋斗的全程,强调了R的爷爷奶奶、姨奶奶,对家庭的贡献,并且解释了从初中到寒假让姨奶奶和R挤一张床的原因,解释了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原因,解释了从小到大没时间陪孩子、没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原因,并且表示如果重来一遍,还是只能如此。当时妈妈情绪激动,我只有安抚她妈妈的情绪
在隔离期间,R一直表示不想回到家里去,但又担心爸妈会惦念自己,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的环境,但又担心爸妈身体不好,需要她照顾。
我一直在开导R,只有先把自己的病治好,我们才能去改善和爸妈的关系,并且才能有效关心他们,照顾他们的情绪和生活。
3月18日傍晚,R和她妈妈,和我,和寄住在我家我的好朋友一起下楼遛弯,R蹲下来喂猫,我发现R情绪不对就不再上前打扰,她妈妈陪在她旁边。突然她冲她妈妈吼了一句“我就想一个人静一静,你能不能别来烦我”。直到晚上回家,R和我说明了这些天她的压力和痛苦,说她不想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不想回到她们的家里(具体情况在3月18日写给R妈妈的信中有写,文末复信)
22年3月22日,午饭时间得到小区解封的消息,她妈妈喜出望外,她神情凝重,下午她上网课的时候和我说想要和妈妈提一直住在我家。我向她表明了这件事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关系被拆穿,她爸妈从此以后严禁我们来往,她爸妈不讲道理地把她关在家。她说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似乎可以对妈妈产生一些信任,她想试一试。
晚上她和她妈妈回到家中,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交谈,她提出了想要住在我家的想法,她妈妈想要支持她,但又不敢做决定,说要晚一点给她答复,她挑明了她妈妈是要和爸爸商量,但她一直认为她妈妈比较强势,认为只有妈妈真正想明白了才能做决定。
但没想到她爸爸听到消息后立刻冲回家,和她说明绝对不允许,并且给我打电话要求我不再联系她。
她爸爸给她发微信“我不介意你休学”,“我顺着你我承受不了,我只能顺着我作为家长自己的智商行为”,“我的教育理念是成才先成人,人做不好学历再高也没用,你好自为之”。
她给我发微信说“我现在 只想 远离他们 他这句话 彻底击垮我了”,“第一次 这么绝望 原来我连我爸妈都靠不住 所以我开始选择告诉他们 是错的吗 我到底该怎么办 又要变成机器人吗”并且一直向我道歉,还说“两个消失了那么久的人 怎么可能突然出现 是我单纯了 这次 输得好惨”,“爸爸那句话让我彻底不想跟他们接触了 我不知道怎么说 我不知道 我现在头好痛 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坚持下去了”。
2022年3月23日,一早,她转发她妈妈发给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内容是她妈妈在用我和她妈妈的聊天记录指责我,我冲动之下又去和她妈妈说了些什么。
她爸爸就突然一脚踹烂她的房间门,连门框都踹掉了。拿起她的手机就摔,屏幕摔裂了之后就把她的手机抢走,对她说“我让你再联系”,她之后向我描述了这段经过,并表示她已经恐惧到麻木了,一直闭着眼。
中午,我担心她的状态,让她的闺蜜去看看她,闺蜜发现她和她妈妈在楼下僵持,她想一个人静一静,她妈妈坚决不让。闺蜜上前劝阻,不小心说漏了她和我在谈恋爱,并且把她带回到闺蜜家中休息。
她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歇斯底里地骂我,我本来想这个时间去医院请教医生解决方法,接到电话以后,我就想着先去和她爸妈解释清楚,并且想着即便是挨一顿打,能让他们消气并且和我沟通也是好的。只是去了以后发现是我想的太美好了,他们对我只有暴打,她爸爸、她妈妈、她姑姑,三个人一直在打我的头和腿,并且把我的眼镜抢走踩碎,全程我没有反抗,试图沟通,但除了威胁和警告,他们无法有任何的有效沟通。
晚上,她在闺蜜家,闺蜜家小区被疫情封控14天,我们都长舒一口气,至少还有14天。
她在闺蜜家什么都没有,她和她爸妈说送药给她,她爸妈就只拿了药去闺蜜小区门口,她爸爸亲口对她说“我在网上做过类似的精神测评,测出来我是中度抑郁,但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我想我让你妈妈来做这个测试,她可能是重度抑郁”,“你说你有病,不管有没有,我都愿意相信有”等(由闺蜜转述给我),类似的话之前从她爸爸口中反复听到,她当时只能站在原地泪流满面。
晚上九点左右,我给她买了一些衣服、学习用品、她喜欢吃的零食送了过去,看到她状态非常不好,一直在和我说她真的坚持不住了,让我不要怪她,让我以后好好的,说这14天就当最后的14天
22年3月24日,早上,R妈妈和我身边她能联系到的朋友都发了消息,说我诱拐未成年少女,让他们离我远点。我给她妈妈发的好多信息均未得到回复。我的朋友们来向我了解情况,听完我的讲述(同上),他们都陷入沉默,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和她、和她妈妈一起被隔离在我家的朋友发了长文劝说她妈妈无论怎样,女儿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下午,R爸爸妈妈强行破解密码打开R手机,翻看R和我、和我朋友、和她自己朋友的各种聊天记录,并且发给闺蜜让她转达我的种种不好、我的罪恶滔天。
晚上,闺蜜给她妈妈发了长文,但她妈妈完全不接受。她爸爸给闺蜜的微信,R的QQ发送了如下内容:
“请转述R:你是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认同一个一直在丑化自己家庭和父母的人,并且和这样一个人合谋欺骗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玩弄于股掌之间,还奢望有将来,我们承认没有你们有文化,更没有您们演技好,但你这种认贼作父的行径必将让你和我们的家庭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如果你现在迷途知返还不算太晚,还大有可为,不然你不仅会断送自己大好前程,也会尝尽各种磨难和被别人喜新厌旧的代价”
“请给R看”
“如若我再发现他们再联系,我会打断R的腿”
R看到之后盯着屏幕发呆,哭了很长时间,然后开始给我拍照片,拍了大量的自拍,录了一部分视频,和我说“好好看看我吧”,“珍惜这最后的14天”。
我一直在开导她,和她畅想未来,说好了要在一起很久很久,一起约定高三毕业后的旅行,一起聊我们老了以后,求她再坚持坚持,她只说了“我尽量”。
她求我不要放弃她,我怎么可能放弃,我和她说答应我,至少相信医生,解封之后再去见医生一次,我也会去向医生请求解决方案。她答应我了,但她的情绪依然非常糟糕,已经哭不出来了,一晚上强颜欢笑着给我拍了好多好多自拍,她之前从来没有一口气发给我那么多自拍。
我真的好怕,好怕她回到那个家中纵身一跃,从此天人两隔。她太懂事了,不会有任何自残行为,不想给身边人添麻烦,也不想自残之后被救回来,所以她一直忍着,忍到她再也忍受不了就只会从自己七楼的房间纵身一跃,再无挽留的机会。
22年3月25日至26日,R的爸妈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向R施压,如给闺蜜爸爸打电话、一直发送各种消息等,逼她回家,但无奈闺蜜小区因疫情封控,R暂时无法回家。
22年3月27日,R的妈妈和爸爸得知小区疫情解封后第一时间冲到闺蜜家,爸爸一直要强行带R回家,妈妈哭得梨花带雨,一直打自己说自己没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一直说要把R带回家去,一直说我有多么坏、有多么罪恶、带坏她女儿。
22年3月28日,R的父亲和R有如下对话
附:
致R妈妈
写于2022年03月18日 1:35-4:35
之前您问我的问题,我想我有了初步答案。以下全部内容谨用于问题探讨,不涉及任何质疑、指责、控诉等负面情绪,请以较为客观的角度看待本文。我只是站在我的角度,表达我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一切,这之中必然含有我对问题的误解、以及我所看不到的方面,所以有不妥之处欢迎随时探讨。
您回顾了自己和爸爸在上海打拼的全过程,并大致梳理了家庭关系,想要寻求:为什么我是孩子口中“曾经那样的妈妈”,我该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给出我的答案:
“曾经那样”是指自说自话、一味要求、无暇陪伴、总是想要掌握孩子的行踪、想要让孩子执行自己的一切指令、如果孩子拒绝就会强制执行,导致孩子由于缺乏安全感而越来越疏远自己的家庭,却又无人依赖,逐渐封闭自己
目前的问题是,孩子逐渐找到了应付你们查岗、怀疑、试探、盘问的方法,你们得知孩子病情加重,开始予以重视。突然强行接近孩子,打破原有平衡,再次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安全感缺失,想要逃离
经过这一周的近距离观察,我给出的方案是: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且学会放手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我所见所想,如有不对,烦请指出,可以一起探讨。
这段时间的努力,辛苦妈妈和爸爸了,值得肯定的是,我所提出的问题当中,部分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所看到的改善: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满足孩子需要的独立空间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不再干预孩子的饮食习惯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查岗频率明显降低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提出想法前会进行大量思考
但也有依然存在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还是在要求,而不是关心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对孩子的理解还是靠想象,无法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还是习惯于强行干预孩子的世界,缺乏耐心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还是做不到完全信任,习惯于旁敲侧击地试探
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需要先承认自身的问题,再仔细反思,然后思考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渐矫正方案偏差,以达到所想效果。
这一套流程即便是靠自身带动引发还是难于上青天,更别说是靠外人外力推动了。在我的视角里,您和爸爸甚至连第一步(承认自身问题)都还没有开始。
从3月12日,您搬到我家来的第一个白天开始,将我所看到的完全剖析给您听:
让我感动的是,您可以奋不顾身为了孩子冲进疫情封控小区,您也可以为了孩子将自身内心的很多心里话说给我听。我了解到了您和爸爸的不容易,以及您和爸爸对于家庭的定位和对于亲情的理解,感谢您的分享,让我对您和爸爸肃然起敬。
为了整个家庭,您和爸爸牺牲了很多,包括自身的身体健康、自己的休息时间、陪伴儿女的时间等等。同时,孩子和我都看得出,您和爸爸因为女儿生病而焦急、担心。您说如果重来一次,您一定抽出更多时间陪女儿,这个想法本身非常好,只是或许问题的症结不完全在于此。
陪伴固然重要,很多场合的缺席会导致疏远。但单就R而言,她已经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了,从我和她建立的良好关系来看,陪伴并不是一个硬性指标。
今晚R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那我们家,为什么会让我如此喘不过气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导致我熬夜写这篇分享的直接原因。
我给R的回复是“我的理解是,你在自己的家里,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任何人随意进出你的房间,晚上还要和别人一起睡觉,随时随地被逼问行程安排事无巨细,活在一种随时都有可能被打扰的恐惧之中,犹如惊弓之鸟。”
她给我的回复是“我以为其他人也是这样的”。
看到这句话我非常心疼她,我认为她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安全感,只能把自己缩到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封闭自己。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时要应对“被打扰”(推门而入、打着关心的旗号突然查岗、睡觉时候的小心翼翼不要打扰到别人),整个人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我前两天一直做梦,还都是些稀松平常的梦,起来以后都异常疲惫,更别说R每天都梦到打打杀杀了。
就安全感这件事,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推门而入
今天在我认真备课的时候,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H突然叫了我一声,我被吓得一激灵,心跳加速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R的专注力很好,但她不敢完全专注,生怕随时会有人打扰她。
到这儿您可能会说,“我现在都敲门了啊”。一方面是曾经的遗留惯性,让她已经丧失安全感,另一方面,敲门和敲门也是不一样的。
在我家,我房门一关,H除非是有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不会来敲门,能用微信就用微信,不着急的事儿就先放放,但凡是敲门一定是有他自身的诉求需要解决。
而妈妈敲门更多是让孩子吃个啥、穿个啥、喝个啥、做个啥。
我妈妈经常喜欢端一杯水给我,并且要看着我喝完她才肯罢休,我当然非常理解她这是为我好,但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水呢,早点喝、晚点喝,热着喝、凉着喝,多喝一口、少喝一口,其实都影响不大,但是为了达成自身目的而产生的唠叨,影响就大了,这是压迫感(反感)的一种重要来源。
所以我一直都是自己接水顺便给她带一杯,并且提醒她喝水,至于她什么时候喝、喝多少,全凭她喜好,渴了她自然会喝水。
今晚下楼之前,我和您都一直在劝R换掉睡衣出门,原因是觉得睡衣淋湿了很麻烦。H(我室友)在一旁小声说“你们好烦啊,多大点事这么唠叨,这孩子能不抑郁?”我一晚上一直在反思这件事,对啊,不就是一件衣服嘛,淋湿了又能怎样呢,大不了买一件新的。
我们这么唠叨,最终R妥协更换,是不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她?是不是我们在用这种可有可无的小事在强行干预她的世界?是不是我们在把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她?明明我们也不占什么道理,说到底不过是一件衣服而已,谁又比谁更有理呢。最终屈服的、妥协的,一定是更懂事、更无力的那一方。如果一直是R在妥协,那可就糟了。
比如原本说好只送衣服却直接进来陪她,比如说好不开心的时候安静地陪她就好却总想和她搭话或者抱她……
更糟的是,我们总有一大堆理由来解释、掩饰我们的行为甚至是过错,让我们显得更加冠冕堂皇,让我们显得一切都是为她好,实则只是想达成我们的目的而已。
当H和我说了那句话之后,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那要是淋湿了她感冒了咋办”这句话一出口我就知道自己错了,如果会淋湿,换了衣服就不会淋湿了吗?就不能不淋湿吗?淋湿了洗个热水澡不就好了。
再聊到“原本说好只送衣服却直接进来陪她”这件事。一方面,她担心您承担被感染的风险以及店里的损失,她会自责;另一方面,她原本自己在家里房间里睡觉都很难休息好,她甚至庆幸不用再在家里感受那么大的压力了。
今天她发给我的原话是“这几天我一直在忍着 我和妈妈每天共处在同一空间里我真的非常不适 非常不适 本来被监视的感觉仅存在于一个个电话里 现在这种感觉转为了现实 但她放下身份的套近乎又让我怀疑是不是我错了 我不该这么不领情 但是突然出现在我的常规里的人 我怎么可能这么快适应呢”
对于“说好不开心的时候安静地陪她就好却总想和她搭话或者抱她”这件事,她的原话是“我就蹲在那里不说话就看着小猫咪 然后她就在旁边一直要和我搭话 但其实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我一直克制着 但喂小猫咪的时候我实在绷不住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就是想一个人发泄一下 但是她一直在打扰我 我都不说话了她还不依不饶 然后我就发火了你应该听到了 然后我就在撕叶子 撕完了以后她又给我递了一个叶子 说实话 我理解她想为我做点什么 但是她这个举动我真的不理解 为什么我想一个人的时候她一定要插一脚进来 我说了不止一次两次我不开心的时候就给我点时间静一静 为什么还要打扰我自己的时间 关心我 我理解 但是我真的忍不住了 她太想一下子和我变得很亲密了 她太想弥补我了 她真的太急了 她怕我病情恶化或是停滞不前 但是我需要时间 她和我之间缺失的陪伴和联系不是这十四天能补的完的 或者说 永远补不完 因为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永远补不了”
R所表述的前面的一些内容在刚搬来的第一晚也出现过,第二天白天,您就给我梳理了一遍奋斗历程以及家庭关系。感恩之余令我非常奇怪的地方在于,您想寻求的答案不应该是和女儿如何相处吗?难道不应该回顾一下和女儿相处、交流、帮助女儿解决问题时的点滴细节吗?
这样的分享更像是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忙没时间陪孩子,为什么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以及姨奶奶为什么和她睡一个房间,如果重来一遍,也无法更改,只能这样。由于您当时情绪较为激动,我选择先安抚您的情绪,现在我来提出我的看法。
打拼事业没时间陪孩子这确实没办法,但像春秋游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应该错过,而且有很多办法可以陪孩子,比如每周末爸妈其中一位抽一点时间陪孩子溜溜弯,说说心里话;比如周中闲下来的时间给孩子写一封信;比如哪天晚上不忙陪孩子吃个孩子喜欢吃的零食、夜宵,聊聊天等等。听下来打拼事业确实是异常辛苦艰难,但总归还是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花在孩子身上的,不必每天,哪怕一个月一次也是好的。
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件事,因为爷爷奶奶帮忙照顾家里很多,所以恩情当然是要记,而且要牢记。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奶奶非常唠叨,爷爷脾气不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连我和吴天旻都看得出来,可想而知孩子们承受了不少。又被教育无论谁是谁非,都要让着长辈,所以R说出和爷爷奶奶一点都不亲的话也就毫不奇怪了。
姨奶奶为家里做出了很多贡献,所以不能让老人寒心,但也不应该忽略自己女儿的感受吧。每当多方冲突只能照顾到一方感受时,往往被忽略的是更为“懂事”的人。而且我非常不理解的是,姨奶奶家儿子有了第二个宝宝,为什么是姨奶奶她老人家为了他们打拼,而不是姨奶奶照顾家里,她儿子和儿媳像你们一样出去打拼呢?当然这是我话多了,不应该擅自论断您的家事。只是您和爸爸为了回报恩情侵犯女儿的安全感,而姨奶奶和她的孩子恰好相反的想法,让我觉得您和爸爸的家庭观有些与众不同。包括H也和我分享了他小时候,他外婆对他不好,他妈妈知道之后义无反顾带他搬出去租房。我自己小时候家里各种矛盾我妈妈永远是站在我这边维护我的,无论对面是谁。父母第一个考虑的难道不应该是自己的孩子吗?
所以为什么说“在我的视角里,您和爸爸甚至连第一步(承认自身问题)都还没有开始。”
我所看到的,似乎你们一直在找外界的原因,从未真正直视自己。我之前给您发了那么多,您到我家来第一件事和我聊的,还是在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那样的举动。包括您的反思,结论是通过阐释自己的不易,告诉我很多事不了解不能轻易评判和下结论。您在11日当晚冲进来以后和R的对话中一直在表达您想要怎样怎样,一直在询问R想让您怎么做。
我认为我已经把非常详尽、具体的方案全部都给到您了,可是您和爸爸只做到了其中最明显、也最容易做到的部分。非常多的行为惯性依然存在,且很难改掉,却又焦急地想要尽快获得孩子的认可。您说您已经慢下来了,可孩子还是感受到了焦虑与压迫。
怀疑、猜忌和试探依然在发生,这是剥夺信任感和安全感非常致命的因素。
R说“所以我说我觉得她是在感动自己和达到目的”,聊到最近我总觉得您想要向我和H展示您有多了解孩子,我说为什么妈妈总会有类似“她喜欢吃XXX”,”她不喜欢XXX,喜欢XXX”的表述,R给出的回复是“她总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一边和你们套近乎但一边又向你们炫耀并且提防你们”。
但其实没有那么了解,比如她最爱吃的水果是有机吮指胡萝卜,最近饭桌上经常出现,并且只要一出现她就会吃光。这不难发现,之前吃海底捞,她就抱着生胡萝卜啃。只要稍微花点时间观察她,她的喜好一目了然。晚上问她想吃啥,她说不知道,我就知道她不想吃家里做的了,我问她,“我想吃麦当劳,你一起不”,她非常开心地给我肯定的答复。她喜欢吃麦当劳的双层鳕鱼堡、薯条和鸡块,这也不难发现,只要和她吃过一两次麦当劳就可以看出来,她喜欢吃的她就会一直吃。
晚上她突然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崇拜你的表达能力吗”
她说“因为你可以准确的表述出我体会到但是说不出来的感受”
“这是从来没有人做到过的”
“我爸妈只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测我的想法 甚至是臆测”
“但是你可以站在我的角度 好像可以切身体会我的感受 然后精准打击”
“他们总是很自信”
“他们嘴上说着想进步、在找方法、很努力了 但实际上还是自顾自想自顾自做 不会认真考虑别人的建议 他们自认为是最了解我对我最好的人 但殊不知他们真的只是感动了自己、感动了不知情的外人”
“所以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 是不是我真的太矫情了 是不是别的孩子的想法都是我爸妈理解的那样的 是我太奇葩了”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给出的回复是:
“完全不是你矫情或者奇葩,而是因为新时代的00后会想的更多,对世界的理解更多元,更丰富。而父母这一代人更习惯于凭借经验做事,而不是道理。父母想法更简单、更直接,所以也希望身边的一切都简单直接。但你的想法又那么细腻,会考虑到更多。其实不止是你,我带的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这种困扰。但好在,很多父母选择放手,我拒绝跟随时代,但我也不用我的时代干预你的时代,只要把控好大方向不出错就是了。”
孩子没有过多抱怨“忙”,所以不完全是陪伴时间的问题,而是与孩子相处时的细节,孩子抱怨的更多是“虚伪”、“掌控”。
所谓虚伪是用很多冠冕堂皇的说辞去换取孩子的真实想法,但只有真心能换真心。很多试探、猜忌等等外衣,孩子一眼就可以看透,只是不想说破而已。
所谓掌控是指总是不经他人同意自作主张地处理很多问题,包括您认为的无伤大雅的小事,有些在您看来是小事的事,孩子并不一定觉得是小事。总是要求孩子事无巨细地汇报位置、行程、行为等,超出了关心的范畴就是掌控。总是和孩子聊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几乎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焦虑,却总是十分正式地要求(而不是关心)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只有真心能换来真心,真诚才能换来真诚。
对于您说的姐姐和弟弟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安全确实是第一位的,但过分担心会变成控制,可不要把原本美好的关心由于过度担心变为焦虑和压力。但关心之外的不信任就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了。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都不信任呢?孩子一旦丧失了父母的信任将会有多恐慌,会不会彻底没有安全感呢?原本爸妈就忙,没时间听自己说心里话,只能自己写给自己。现在爸妈已经不相信自己了,以各种方式来试探,那孩子又该如何相信自己的父母呢?又怎么肯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听?
而且她马上就成年了,高三之后就是大学,大学之后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如此缺乏安全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总不能指望高三之前都不会的事,到了大学立刻学会吧。她一直宣扬的不婚不育,想必和她一直以来极度缺乏安全感有直接关系。
自从我上了大学以后,和家里的联系是越来越少的,我还是会主动给妈妈打电话聊聊天,说说近况的。
如果她一直想要逃离家庭,大学考到外地,她又不会主动和你们聊她的生活学习,之后的关系处理起来将会更加麻烦。
当然她原本是想留在上海的,因为她舍不得妈妈爸爸,她一直觉得自己需要留下来照顾妈妈爸爸。但她也会有很多时候动摇,想要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至少先把自己治好。
所以,综上所述,既然爸爸妈妈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改变,我的建议是学会放手,成为孩子背后的依靠、避风的港湾。而不是事事都要过问、处处都要怀疑、强行拉近关系、表面其乐融融。
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谁也替代不了。类似的话上一篇已经说过一遍,在这儿再来一遍。作为父母,只需要把控大方向不错就好。看到孩子走偏了,拉她一把;看到孩子跌倒了,鼓励她站起来;看到孩子被欺负了,毫不犹豫冲上去保护她;就够了,其余不需要再多做什么。
必要的提醒、关心、关爱当然不可少,但一切都要以孩子的感受为第一位,而不是“我觉得我应该”,“如果我不这样,我会怎样怎样”。
担心安全,可以,但不能过度。以R的认知程度,她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而且她会随时和你们报平安。很多时候,只需要通过关心确认她安全即可,关心之外的情绪不必传递给她。如果文字不放心,可以让她发一条语音,或者打一个电话报个平安,而不是直接一个电话或者一个视频打过来,会让她压力很大。
她即将要学会自主独立,她也必须要学会自主独立,而且目前的她早已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接下来需要给她时间去经历、成长,成长本身就是艰难的,我们不能再给她强加那么多条条框框。只有当她成长到某一阶段,与自己和解,才能够真正开始理解你们,才能够反过头来主动修复和你们的关系,这只有她自己才能做到。
现状似乎是由于对她的担心过度导致她的独立空间受到挤压,缺乏安全感;长期被填鸭式灌输思想、被强行干预扰乱了她自我评判体系,丧失自信心。所以她首先需要的是建立安全感,培养自信心,进而学会独立。需要您和爸爸学会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