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者包牺氏[1]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2],以通神明[3]之德[4],以类万物之情。
(《易·系辞下》)
【注释】
[1]包牺氏:包,通“庖”。包牺氏,即庖牺氏,亦即伏羲氏。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人类。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渔猎时代的情况。传说“八卦”由他创作。一说伏羲即太皞。太皞,亦作太昊,中国古代东夷族首领,风姓,居于陈。传曾以龙为官名。春秋时期,济水流域的任、宿、须句、颛臾等国即其后代。
[2]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代表阳,“--”代表阴,称阳爻、阴爻。每卦由三爻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卦相重为六爻而组成的。八卦起源于占卜。《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最重要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3]神明:无所不知,如神之明。
[4]德:事物的属性。
【解读】
包牺氏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近取自身、远取万物,所谓“观物取象”,而创作八卦。又藉八卦之理以归纳、演绎,从而推测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
其“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又复“近取诸身”,实际上即包括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系辞下》又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这段文字,与上者结合,则能更全面地理解八卦的发明及其道理和作用,包括其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