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3岁时,进入了一个执拗期。
极其厌恶不完整的东西,也不能接受规律和秩序被改变。
每次,递给他食物都要异常小心,如果面包不小心掉了一个角,他就会大哭大闹让我恢复原状。
开始我们很头痛,后来我们干脆多准备几个食物的“副本”,比如多个面包片,如果他闹,就偷偷摸摸把另外一块完整的变出来给他——为了配合他极端的完美主义,还要表演魔术,这容易吗?
就这样,他还是经常能辨认出这块面包,不是刚才那块面包,继续大哭大闹。如果安抚他,他也要哭个15分钟,但是,如果骂他,那可了不得,至少半个钟头停不下来。
还有吃饼的时候,小心翼翼地问他,要不要掰一块给他?经常是他同意了,但是当我们掰开了,他又马上不认账了,让我们恢复原状。
不光是他,我们自己也要哭晕在地上。
晚上,喝奶,洗澡,刷牙,睡觉,一旦中间某个环节的次序或细节和平时不一样,比如说,刷完牙没有把牙刷按正确方向放回到杯子里,他也要哭闹不休,半天也不睡。害得她妈妈恨不得写一个标准流程操作手册。
后来,我读了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著作,根据她的理论,2-4岁正好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原来不叫执拗期啊。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原来,我们的孩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我也并不都懂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