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静立浓荫,满身汗生,蒸林蝉噪,其独无争。葵花向日,烈火何炙,柳色隔风,清风不迎。罗扇新裁,却嫌柄短,茗汤旋煮,频借杯倾。还将青墨,铺匀笺素,画朵禅花,心念声声。
鹧鸪天三首·壬寅岁入伏感怀
其一:鹧鸪天·入伏荷塘嫩藕生
入伏荷塘嫩藕生,芦丛蝉噪绿蛙鸣。望江楼上清凉好,竹榭屏中妙景盈。
母伏爽,物兴盛。三秦大地岭岚晴。清茶一盏消流火,江畔罗裳竹笛轻。
其二:鹧鸪天·庚日焚天暑气生
庚日焚天暑气生,人间盼雨望阶庭。桑阴欲避蝉声切,风底相寻扇子迎。
曲江畔,鸭鹅鸣。沙汀芦苇茂芳龄。诚宜心静消心火,欣赏梅图爽气轻。
其三:鹧鸪天·偶迎夏风清爽生
偶迎夏风清爽生,奈何烈日露狰狞。蝉鸣声切江波静,鱼歇芦丛鸭戏萍。
茶消暑,酒香凝。荷姿娴雅一塘宁。研成淡墨铺宣纸,画得江楼听雨声。
关于入伏文化常识及内涵———
今天是7月16日,农历6月18日,今年正式入伏。入伏以后,正值盛夏酷暑,开启了“蒸烤”的天气模式。即便是空气都是热的,水温表面也烫人,水分蒸发相当快,农作物也生长旺盛。
所以进入三伏天以后下雨是最好的,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就说明了农历六月天气多下雨阴雨天,多一些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利,毕竟“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入伏日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俗话说“淋了伏头旱伏尾”,也就是说,入伏当天下了雨,到了三伏天的最后一伏,就会出现干旱的天气。那个时候正是农作物开花、灌浆、坐果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天气,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也就预示着入伏当天下雨不好。
入伏当天如何预判是“公伏”还是“母伏”?根据我国的农历法推算,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夏至过后的第3个庚日,作为三伏天的第1天,从这一天开始三伏天真正的到来了。
预判“公伏”还是“母伏”?按照民间的说法,那就要看入伏的这一天是单日还是双日。由于我国在古代采用的是老祖宗研制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绕着地球的规律制定的,所以提及的时间都是指的农历。也就是说判断“公伏”还是“母伏”,那就要看入伏那一天是农历的单日还是双日。
古时候把单、奇为阳,为公,有阳刚之气,代表男子顶天立地;把双、偶为阴,为母,代表着阴柔之厉,代表女子以柔克刚,有时也代表着母老虎。也就是单日入伏为“公伏”,双日入伏为“母伏”。
2022年三伏天为“公伏”还是“母伏”?2022年7月16日正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所以从这一天开始计算入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的时间,时间比较长,预示着比较炎热。
阳历7月16日正是农历6月18日,也就是农历是双日子,因此今年三伏天被称之为“母伏”。
老话说“公伏凶,母伏爽”,今年三伏天是热还是凉?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公伏”天气比较炎热,非常的凶猛,烈日暴晒,也就意味着出现干旱的天气。“母伏” 这天气比较的凉爽,那就意味着雨水较多,因为三伏天只有阴雨连绵的天气才变得凉爽。
从上面介绍,我们了解到2022年三伏天属于“母伏”。按照这句俗语来说,天气应该不是特别炎热,比较凉爽。希望今年三伏天不是特别的炎热。
根据目前还没有入伏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四川重庆,我国西北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天气。似乎预示着今年三伏天将是非常炎热的,不应该变得凉爽。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全球升温加上连续三年出现拉尼娜现象,这些特殊的天气变化也改变了一些农村的谚语和俗语。但是有一些农村谚语和俗语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根据专家预测,今年雨水主要集中在黄淮地区、四川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华南东部沿海区域可能会出现少雨的天气,也就是会出现三伏天高温干旱天气。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准的,因为近期雨水主要集中在黄淮地区、四川盆地周围以及东北地区。
关于“公伏头、母伏头”下雨有什么预兆?看农村谚语是咋说的?“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公伏的头一天下雨,也就是雨水来了“公伏头”,预示着接下来天气异常的炎热,雨水比较少,狗热的舌头伸出来都被晒破了。比喻非常的贴切,主要是形容公伏头下雨,意味着三伏天会更加炎热,雨水比较少,不是一个好年景。
“淋了母伏头,半月要动流。”这句谚语意思是说,母伏的头一天下了雨,预示着接下来将有半个月下雨,持续连绵的阴雨天,也使得地表雨水非常的充足,河流都爆满了。
不过今年是“母伏”,明天正好入伏,我国有好多地方下雨,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西藏等地区,几乎半个中国都下雨。
综上所述,明天入伏,天气总体上来说不错,好多地方都下雨,预示着迎来的三伏天将会雨水多,天气变得凉爽一些。但是局部地区还是非常炎热的,专家预计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些地方要做好防止中暑的现象发生。
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