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地喜欢这本书,意外不是我原本不喜欢这类型的书,看了之后又喜欢上了,而是我原本会错了书名的意思。
“一句顶一万句”,我想这作者也太自大了,那您何必写书呢,您一句话就够了嘛。幸好老肆跟我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才怀着好奇心翻开这本书。
读完之后喜欢上这个书名了,觉得很有新意,原先是自己格局小了。
很意外作者说话竟如此啰嗦,喜欢弯弯绕绕,先告诉你“不是……”,再告诉你“而是……”,然而叙事性却很强,寥寥几句又能把多件事情交代清楚,行云流水,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
渐渐地让人喜欢上这种说话方式,不是喜欢他弯弯绕绕,一句话扯出好几句,一件事扯出好几件事,而是他弯弯绕绕,却又句句在理,件件说得圆满,前后照应紧密又顺畅;
也不是喜欢他故事讲得顺畅,而是故事这样讲有说服力,更加真实;
其实也不是因为真实,而是讲出了很多人的痛,听故事听着听着成了自己的故事;
不是他这样讲话一句顶一万句,而是这世道本就弯弯绕绕,本来这样的事变成那样的事,本来一件事,后面又变成千万件事了。
这时候一个真正说得上话的人一句也就顶一万句了……
全书分为两部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分别写了罗长礼和牛爱国的故事。
罗长礼,其实是吴摩西,原本姓杨,再原本不叫“摩西”,叫杨百顺,却一点也不顺,他度过了弯弯绕绕充满坎坷变数的半生,只和五岁的养女巧玲“说得上话”。
“ 从做豆腐起,到杀猪,到染布,到信主破竹子,到沿街挑水,到去县政府种菜,到‘嫁’给吴香香,到吴香香和老高出事,没有一步不坎坷,但所有的坎坷加起来,都比不上巧玲丢了。”吴摩西和巧玲假寻吴香香的路上,巧玲丢了,他走上真正又无尽的找寻之路……
牛爱国,是曹青娥也就是巧玲的儿子,同样为了假寻老婆而出走,后为了摆脱孤独下定决心去寻找和他“说得上话”的人……
时间线长至百年,整个故事里人物繁多,各具特点,命运交织,看似不相关的人却有紧密联系,看似联系紧密的人却“说不上话”……情节简洁,叙事直接,语言上很有个人特色,至少我第一次读到这样写书的人。
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都不讲成语),没有炫酷的写作技巧,全篇好似一气呵成,朴素直白的语言却能直击人心,构成一个大气磅礴的作品。
看到一句很厉害的书评: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却因为人心难测,而我们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独。
这确实是一部成熟又大气的作品,“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而歌”,让人深思“中国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格局打开)……
至于编者荐言里说:“为了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和慰藉,人们义无反顾地追逐'一句顶一万句'的身影,很像祖辈弯曲的背脊和那一大片背脊组成的苍穹”,用这么些宏大的词语,我反而不理解他想表达什么……
其实故事里有许多的不圆满,可这世道弯弯绕绕,哪有那么多圆满呢?想要摆脱根深蒂固的孤独,不去努力找寻又谈何容易呢?
有人一句顶一万句,有人一万句也顶不了一句。
什么叫做孤独?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少之又少,这就叫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