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了孩子,我该怎样告诉她什么是年味儿?
*【1】* 家与世界
曾想过“长大了”与“老了”的区别。长大了,回忆童年,是彩色的画面。若老了,童年唯余种种滋味儿了。
终有一天,人的生活里都是味道:忆过往以回味,忖意蕴以品味,揣世故以寻味,摹人生以况味。此时,方可道一句沧海桑田了。
味,愈经历,愈丰裕。比世间五味的杂陈更丰富动人的,想来该是种种别致的风味了。
风味,是你心扉初开时的春暖花开,是你追忆往昔时的海风腥咸,也可能是你背井离乡时的果熟与酒淳。
风味,幻化出三千大千。
我学的第一道甜点,是黏椰枣布丁。椰枣与棕糖的甜腻,如同小时候包了一大口蜂蜜的骄傲与不满足;梵铃兰的馨香深远,像一只手拉着你,迎着风回家。
我的第一位西餐老师对我说:“这道冬天的甜点会让许多人回忆起自己的家,回忆起自己的祖母。因为祖母会在寒冬,为他们做这道甜点。这就是风味的秘密!”
西方文化里没有“年”的习俗。却与我们同样在寒冬时节,他们的孩子们,心里也有家的温馨生根发芽,有一天开花结果。
风味,是一花一世界。
所谓的世界,就是你背后有了家,于是你敢于去面对的一切。
所谓的家,就是有一天哪怕你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吃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所以,若要说年味,那么,它一定不是那碗热腾腾的饭菜的味道,也不是让你想家的食物的风味,更不是这世间带给你的滋味。
这年味,就是有家可回。就是有个家,非回不可!
※〖2〗※ 年本无味
过年了。过年真好。
平日里出将入相的颤翎子,叫啥子Evan,Jimmy,Windy的,一回家都被打回原形,变成了旺财,幺鸡儿,风车车儿。
年揩脱他们脸上油彩,缴了他们各色脸谱。他们终于可以给家人露一副本来面目。可以做回自己了。
平日里吃完一碗酒店里的“五行养身杂粮炊”,总要喊一碗鱼翅漱下口的他们,如今可以吃到妈妈的柴禾饭了。
只是他们的爸妈或许会叮嘱:“吃鱼刺慢点,小心卡喉咙。”过年了,还显摆啥?
说起“过年”,倒是个颇为乏味的叫法。记得儿时听长辈说的,是“团年”。
说“过”年,总给人一种不过就是度过了一段时间而已的感觉。而“团”年,就觉得终于等到了一家人可以团聚在一起,于是有了安全感,有了满足感。
想想,也只有十分在意“年”的人,才会抠这个字眼儿罢。
所以年还是那个年。只是各有各的过法。过法不同,年味儿自然就不同了。
现在都爱叹“年味儿淡了”。细琢磨倒是可笑。
以前是不会想年味儿怎么样的。因为泡在年味儿里,早已幸福的无暇顾及其他了。有一天忽然发现有年味儿这个东西,这本身就说明,年味儿已经不在了。
年味儿淡了,是年味儿的不在场证明。就像《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为不美”一样。
年味儿,本来是该发自内心去自己营造的。就如同每个孩子生来就该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如果要等着外界有了年味,然后刺激了自己的心理,再做出“有年味儿”的反应,这年味儿里的亲情与关爱,也就荡然无存了!
不是年味儿淡了,是年味儿不走心。是许多人关上了自己的心扉,锁死了住在里面的情与爱。
亲情与关爱就是调味的盐。少了它,年味儿自然会淡的。
*【3】* 别人的年
年味儿淡了这事,可不该妄下评断。
人越是自己做不到的,越是喜欢归咎于外界。
这世间有一些味道,比如,喝起来像红酒,嗅起来像玫瑰。这种现象,属于“感受质”,英文是qualia。
但是,这世间,却找不出任何味道,不论吃喝闻舔,会意识到像“年”。
由此说来,这年味儿,本身就没个根源,淡了,那是早晚的事。
过年本身,其实也有了许多不干净,不纯粹的东西。当然了,这么大的世界,又上哪儿去寻个干净纯粹呢?
记得小学过完年开学,同学们都会攀比谁的压岁钱多。我一分钱没有。
小学过完年开学,老师一定会叫写与过年有关的作文,比如放鞭炮。我从来没放过。只有胡诌一篇搪塞。
小时候不像别人家的孩子,有吃不完的零食。所以过年,就好像能穷奢极欲。
记忆中过年,十有八九次,父母都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有过争吵。所以年后尤其讨厌被人问起“过年咋个耍的”。
这就是我儿时的年味。它无所谓浓淡,甚至于无所谓有无。
把过年拿来显摆——对不起,这让我反胃。
然而,这世间有一种年味儿,永远淡不了。
这就是食物里的年味。不论你见或是不见,想或是不想,食物都在每天的生活中传递着它自身的信息。食物一旦制成,就有了它独立的生命。
作为一名吃货,并且还是一名职业厨师,我以为真正的年味儿,就在团年饭餐桌上的食物里。
※〖4〗※ 先天后天
过冬物产极少。然而过冬的食材往往极好。打过霜的萝卜格外甜。年猪的膘也最厚实。
四川的腊肉,当数青城山老腊肉名声最响。
做青城山老腊肉,首先,肉一定好。用二刀肉,膘要两指厚。上下五花的肥肉叫“泡泡肉”,肥得不够细腻,吃着就会肥腻,只好靠边儿站了。
膘要厚实,肉要紧实。大城市里贩卖的猪肉,饲料催大的,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肉长好。青城山农家自养的猪,喂的谷物猪草,差不多一年半以上,肉质才细致得起来。
肉质讲究个细密紧实,像一卷裹好的绢。
食材本身欠缺了,就叫先天不足。后天的工艺再好,也是补不回来的。
*【5】* 家有洞天
再说肉的腌制。
早许多年,码味,就靠盐。川菜的烹调,传统中不喜浓油赤酱。更何况那缸里自酿的酱油一定会生蛆,故而起不到为肉防腐的功效了。
糖倒是可以有。糖能和味,亦能提鲜。且说起这熏制后的风味,若是缺了糖,怎么都会觉着不适口。
香料是古代贸易里的奢侈品。然而过年做的腊肉也就一年一次。为了一家人的口腹之享,香料钱可以豁出去。
八角与花椒,是最经典的腊肉伴侣。各家口味不同,是故佐以辣椒者,也就不足为怪。
只是如此一来,却像极了酱肉。成都锦江宾馆的“太白酱肉”,可又是另外一道名菜。
然而民间的美味,从来没有泾渭分明。所谓美食的传统,更没有地区这一说。美味的传承,是在家里传。
所以一家的腊肉,可以自成一家,有了自己的洞天。
※〖6〗※ 时间之老
到了熏制这一步,就关系到青城山老腊肉最突出的特色了。
要说老腊肉,大多数人以为烟熏火燎的就是。其实不然。老腊肉之所以老,就老在挂在柴禾灶上的时间上。
是柴禾灶升起的熏香,伴着蒸腾的饭菜汽,慢慢浸入了肉的一丝一缕中。腊肉的陈化,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
这些熏香,随着肉质纤维的紧实,随着肉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开始与肉的滋味融合,孕育出新的风味。老腊肉别具一格的味道,由此而来。
只是如今的人,大多去看用花生壳、柚子皮、松柏枝熏制腊肉,却无视那时间与灶火的奇妙了。
所以我要拿这青城山老腊肉来说年味儿的事。
*【7】* 究极匠心
回到我的厨房,我要开始做属于我的年味了。是腊肉,但是,是我的风格的腊肉。
在选材上,我把猪肉换成和牛肉。
和牛肉的大理石花纹,极为美妙,如同雪花,在冬天里,也应景了。牛仔骨的部位,因为带有骨头,所以腌制与烹饪,都会让骨头里的香味渗入肉里,为肉增加别样的浓郁风味。
和牛肉做成的腊肉,可以做到真正的肥瘦相间,因而口感绝不会太硬太干。做与长辈品尝,很是体贴。牛肉补血,且不似猪肉生湿。养生价值极好,于亲人是不必担心三高了。
日本的和牛都是走私货,违法。用澳洲的和牛,品质不错。当地的食材市场能找到。可以托商家锯。用锯骨机锯出两指厚来。
接下来,腌制用盐的量,就有了讲究。
两指厚的和牛牛仔骨,把细盐在肉的表面撒匀薄薄的一层,就不会齁,肉也不会坏。
说来这一层到底多少?其实不必定死了量。每个人撒的肯定不同。正因为用量的习惯不同,每个人撒下的一层盐,才是正巧适合他自己口味的盐。
初着盐,牛肉会出血水。待两小时后,控干血水,再洒陈皮碎、花椒粒腌制。唯有这时,血水才不会把香料的味道冲走。也唯有这时,香料的味道才能刚好被血水带进肉里。
加陈皮,是因有一道菜叫“陈皮牛肉”。陈皮与牛肉,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陈皮也历经了发酵与陈化的时间洗礼。故而最能烘托出腊肉的风味。这陈皮温中和胃,在过年时候食用,能化积食、促消化。
腌制的时日却不可以太久,否则干了,就费嚼劲了。盐分的渗入,约莫五到六天就透彻于肉里了。
至于烟熏一步,还要看天时地利了。
烟熏确实致癌。所以我不愿为自己的家人做烟熏的菜。除非有草原上的牛粪做燃料,又另当别论。这牛粪不臭,甚至发酵了还能喂猪。烧起来的烟子杀菌效果最是强。
可惜城里做不了了。
腌制三到四天的和牛肉,切薄片即食,如同品顶级的帕尔马火腿片。和牛火腿,是美国厨神托马斯的三星餐厅the French Laundry曾经的一道菜。
只是这个薄片,在一毫米为最佳,比火腿片厚得多。然而,这厚度已经可以半透明了。
这和牛腊肉片,若是下午配着蜜瓜或是无花果,比之帕尔马火腿,味美肉细,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这煮腊肉的诀窍,也不容忽视。
先要在开水里洗过肉的表面,再煮。不是在开水里煮,是在粥里煮。
和牛重油,唯有杂粮粥最能解这腻!更何况牛肉滋味跑到粥里,也就不算浪费了。杂粮的质朴香味,是和牛腊肉最好的烘托。
这火候的讲究,更不容小觑。
粥滚了,下肉。盖紧锅盖。熄火保温。待40分钟后取出肉来。刚刚熟。
和牛腊肉如果大火煮,不仅肉质柴,而且流失了风味和营养,可是憾事。
煮好切开来,就可以享受着承载着匠心、寄托着爱心的年味儿了!
※〖8〗※ 以失为得
一无所有,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可怕的,是变成一无所有。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要面对整个世界。我们有些不知所措。我们是突然长大的孩子。
于是我们把过往的所有美好封在心底。以为这样就是守护,就可以一直拥有。
然而时间冷漠。儿时高大的父母,而今变得矮小了。
小时候的年味,全仗父母操持。
长大了,我们究竟该抱怨那淡了的年味儿,还是该把年味儿的担子扛在自己肩上,让家人休息,为他们做满满一桌子菜?
有一天,我们说年味儿不在了,就是我们该用自己的双手,为亲人料理出年味儿了。
我是偏执地认为,人如果想感知年味,就要去行动,去做年味。行为心理疗法便是教人在行为中改造心理机制的。
《罗云忍辱经》云:
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佞相雠。邪常嫉正。
有人见年味儿的俗,有人见年味儿的真。
世传达摩祖师《一心戒文》第十条:
于自性灵妙一如法中,不起生佛二见,名不谤三宝。
所以,这年味儿里,俗气也罢,真情也好,都是众生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