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米安》是在一个清早开始的,四点多钟,伴着儿子吃奶的哼唧声醒来,便再无睡意,索性起来读书。打开Kindle,就读这本《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整本书最叩击我心的竟然是开篇的故事,各种念头兴起,身体里涌动着复杂繁茂的感受。是成为母亲之后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自省,还是对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与审视,当时的我不得而知。
那就说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最普遍最真实的故事吧。
一个下午,辛克莱和两个邻家男孩正在闲逛。一个大男孩走过来,约十三岁,性格粗鲁,体格健壮,他是克罗默。克罗默将三人带到一个河畔,命令他们在一处垃圾堆里寻宝,把找到的东西给他。完事后,大家坐在地上。男孩子们吹嘘学校里的各种英雄事迹和恶作剧。辛克莱沉默着,但又担心沉默会招致克罗默的不满。在强烈的恐惧中,他编造了一个刺激的强盗故事。说自己曾在一个花园中,和一个伙伴乘夜偷了一袋苹果。最好的苹果。
克罗默说,园主说,只要有人能告诉他小偷是谁,就付两马克。辛克莱乞求他不要说出此事,并表示愿意给他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作为回报,可克罗默偏偏就要辛克莱给他两马克。辛克莱当然没有,只能听任克罗默的摆布。
他渴望母亲能够觉察到他的反常,然后全盘托出,获得解脱和拯救。
他也想过向父亲坦白一切,接受他的审判和处罚,就像之前多次被罚一样,度过一段沉重苦涩的时光,然后沉重懊悔地乞求原谅。但是他没有那么做。
接下来的日子里,克罗默的口哨成了辛克莱恐惧的来源。向他报告,听任他索债,克罗默的羞辱和指责令辛克莱感到深切的绝望和无助。在宁静有序的家中,辛克莱感觉自己仿佛一个幽灵,活得战战兢兢,忧心忡忡。
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跟着辛克莱战战兢兢,忧心忡忡,跟着他恐惧,跟着他不安。当时,我对他的父亲和母亲甚至有些不满,甚至是嘲笑和轻蔑。看吧,你们是怎么当父母的,孩子经受这样的苦恼竟全无察觉,如果,你们能够再耐心些,再仔细些,再懂得些P.E.T.多好,温柔慈爱地呼应他,让他能够将心中的恐惧表达出来,借由成人的力量去击败它,最后回到光明的世界里来,而不是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在那黑暗世界里忍受折磨。那不是你们父母的责任吗,那不是爱的守护吗?
反观辛克莱,他不敢将自己被威胁被勒索的事情告诉父母,是因为恐惧。这份恐惧比被折磨被利用更加强烈,更另他胆怯。这份恐惧源于一个家庭对孩子不得体行为的反应,呵斥,惩罚。这样的反应更像是道德审判,义正言辞,威武庄严,容不得半点申诉,波及面之广,更让人无法面对。所以,最终辛克莱选择了独自面对。
我替辛克莱流泪,其实,我那时还不知道,我的泪是为自己而流。
《懂得爱》里说,人常常认为自己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与别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所以开始解冻,感受到自己的痛苦。
后来,在一次睡前的催眠音乐里,我回溯到童年的一个情景。大概八九岁年纪,我被大伯家的狗咬了,很疼,大腿流了点血,但不多。那时,村里偶尔会听说有人被狗咬的事情,需要打针来预防狂犬病。可我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家里,仿佛是我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我有万般不是,难以启齿。可是,被狗咬就必须采取有效应对,这让我又不得不坦白。我不记得妈妈的反应了,只是回想起当时害怕得不知如何开口的感受。后来,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医生说伤得不重,开了一盒药,回家口服。到此,事情并没有了结。我在说明书上看到,即使服用此药,也并不能保证免于狂犬病,十年二十年都可能发作,如果发现有畏光,惧风等症状就要谨慎对待,立即就医。这样的描述让我内心开始不安,虽然吃了药,可能还是逃不过狂犬病。有一段时间,我就深陷这样的恐惧中,无人诉说,因为,被狗咬到,是我自找的,是我的责任,我要自己来承担,这叫自然后果。
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从这份恐惧里解脱出来,可能时间会让人淡忘那些痛苦,因为每一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正如黑塞所说,我们命运内在的核心脉络就寄身在这些无人知晓的经历中。这些裂痕最终会弥合,痊愈,被遗忘,然而在心中最私密的角落,它依然在生长,流血。
可是,谁的过往没有点创伤呢?
海灵格说,你是受过伤,但你不是受害者,你带着伤痛依然可以过美好幸福的生活。
辛克莱在这次痛苦的经历中不是遇见了德米安嘛,这或许是命运的特定安排,让他与德米安越来越靠近,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从水波不兴的光明世界里转头,向着最为隐秘最为真实的内心迈进,回归自我。这条路艰难却也美好。
而我呢,那些童年里难以言说的烦恼苦闷正是我走向内心,与自己连接最为紧密的时刻,虽然当时的我不懂得理解它们关照它们,但能够在无言以对的当下全然地感受,充分地体验,我的内心也因此更加细腻和敏锐。这就是我变废为宝反败为胜的资源。
所以,今日之我完全能够理解身为父母的有限,他们给不了自己没有的,他们给出的是他们有的,他们会的,况且他们的过往都带着未被释放的伤痛。所以,我能够由衷地感激与祝福。
阅读是一场润泽自己的旅程。在最伟大的故事里,人的确可以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