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这两年的热门王朝,无论是《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市井风貌,还是《千里江山图》里的壮阔无边,都让人充满了向往。
那么,普通人如果想了解宋朝,但又没有耐心去啃《宋史》等古籍,应该选择哪本书呢?笔者推荐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张邦炜的《两宋王朝史》,本书以理性平和的格调、浓淡相宜的笔触、丰赡翔实的内容,铺展开两宋320年、18个皇帝波澜起伏之画卷。
宋朝最重要的两位皇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
赵匡胤是开国皇帝,他在担任后周重臣的父亲赵弘殷基础上,更进一步凭军功成为后周世宗柴荣的红人;弟弟赵光义则因娶了重臣符彦卿的女儿,成为柴荣的连襟,这也让赵家跟后周皇室的关系更近了;作者张邦炜认为,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柴荣才因“点检作天子”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解职后,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但柴荣不知道的是,赵匡胤早就通过自己的亲朋故旧,掌控了很大的权力;柴荣英年早逝后,后周恭帝柴宗训和符太后孤儿寡母根本不是对手,赵匡胤借出征辽国的机会,在赵光义、赵普等人的支持下,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后苑罢节镇”等举措,赵匡胤将功高权重的将领们解除兵权,从而消除了王朝颠覆的隐患;内部稳定之后,赵匡胤采纳赵普等人的意见,“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后征讨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势力,基本上完成了统一。
赵匡胤还对宰相的权力进行了削弱,同时防止外戚干政,初步建立了文治和武备的局面,但还是不失尚武之气。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虽然他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但皇位却是赵光义接的。
这段公案千年来众说纷纭,有“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说法,莫衷一是;作者张邦炜认为,虽然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生前担任晋王、开封府尹,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准人选,但毕竟没有被明确,而且宋皇后当时让太监王继恩去找的是赵德芳,说明她心中的继承人是赵匡胤的儿子,但王继恩却去找了赵光义,赵光义抢先进宫,有了既成事实。“金匮之盟”是赵普一家之言,而且是很多年后才提出来,当事人都已经去世,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赵光义急着改年号,逼死两个侄子、弟弟赵廷美等潜在对手,都是非常不正常的表现。
不过,从赵光义称帝后的作为来看,他是最合适的赵匡胤接班人:先是逼迫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纳土归降,接着攻灭北汉,完成一统;但遗憾的是,在北伐辽国失败后,跟赵匡胤放弃西南一样,赵光义也放弃了幽云十六州,导致有宋一代很被动。
总体来说,《两宋王朝史》既具言而有征的史学底色,更有总揽全局的史家视野,在勾勒一代大势时兼顾生动的细节,在回放历朝大事时摹绘关键的人物,论史卓有识见,行文畅达雅健,融铸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炉,在宋史入门中洵为深浅相宜而繁简得体的一流读物,非常值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