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认真拜读了非村昨天榜首的大作。来晚了。
看到开头,村村罗列了安平镇人从事的职业:小贩、渔民、厨娘、小偷…让我想起汪曾祺小说《受戒》,汪曾祺也是在小说开头一下子罗列六种职业,敲猪的、织席的、弹棉花的、箍桶的等等,再往下看,箍桶匠赫然出现。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村村是浙江人,箍桶匠自然带有着地域的特色。晓吾老师曾经说过,故乡是作家的名片。在作家作品的字里行间总能看到故乡的影子,故乡的人和故乡的事。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也总能看到有关故乡情节的印迹。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爸妈从南方带回一只木盆,来的时候好好的,深红颜色的,外面有铁丝箍紧。但到了北京没多久,因为北方气候干燥,木盆开始漏水。父亲请教了单位里的同事(单位里的同事来自天南地北),同事说要放在水里泡,再涂上三遍桐油。
回到非村的作品里,村村讲述了石家的故事,祖父在胎教中就学习了箍桶技术,长大后自然天赋异禀,箍出的桶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成为安平镇“我们家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箍桶匠”。
到了父亲这一辈,父亲本应传承祖父的手艺,但是故事发生了突然的转折,父亲改做了捕鼠人。因为祖父与梅芳的丑闻,父亲“把斧头、刨子、锯、唑子、鲁班尺、墨斗全部丢进了广场旁的七眼碶河,”以表示对祖父丑闻的决绝。
祖父为此被关进大牢,在人们渐渐忘却了往事的时候,梅芳儿子十岁王石头又搅乱了小镇的平静。因为王石头与父亲长得很像。
父亲竭力在撇清石王两家的关系,但王石头却缠在父亲的身边。最后以让王石头跳河,看会不会游泳以辨其到底是王家还是石家之后。
故事以“我”作为讲述者,向街边五金店老板王守业讲述,其中两人有互动对话。例如:王守业从抽屉里拿出《谜语大全》,为“我”解开谜题。而所有的读者都只是旁听者或旁观者。
其实,故事本身的内核很简单,就是安平镇陈年一桩男人出海打鱼,女人与人通奸的故事。但是村村却写得跌宕起伏,其中通过三件标志性事件作为故事的脉络,一是父亲在安平镇河边的中心广场将所有箍桶的工具扔到河里;二是王天佑将“吊水桶、挑水桶、饭桶、脚桶、蒸桶以及一个还没做完的洗澡桶,”一字排开,再开着拖拉机把它们轧扁;三是父亲让王石头跳河。这三件事有虚有实,前两件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后一件是“我”想出来的。但三件事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成为故事中爱恨情仇的标志性事件。
故事的高潮在文章的最后,父亲让王石头跳入水中,“父亲心里一慌,就算他处死过成百上千只老鼠,也不可能真的去害死一个孩子。”于是他也跳入水中。在水里的挣扎,水呛进咽喉,手脚开始无力,身体持续下沉。在将要葬身七眼碶的恐惧抽光了他所有的力气。父亲拉住了王石头的手,双脚踩踏于黑雾之上,随即像鱼一样朝着岸边游去……从此也得到了解脱。
父亲是个善良的人。
村村在故事的时间线上采用交叉进行的方式,并不是单纯的倒叙或顺叙,而是以父亲作为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围绕他展开的。
好的作品,值得品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