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或大或小的挫折,每个人处理挫折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有的人能很好的看待挫折并战胜挫折使得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有的人面对挫折不知所措,最终被挫折打倒从此一蹶不振。处理和对待挫折的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很大,提升你的挫折能力甚至是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命运。
应对挫折的能力得高低可以用挫折商来衡量。判断一个人的挫折商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控制、归因、延伸和耐力。
衡量挫折商的第一个因素是控制
也就是你在多大的程度上觉得自己可以控制局势。控制感高的人即便面临重大的挫折,也总能看到积极、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势,控制感低的人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觉得大势已去。控制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自我。当一个人有了内聚性的自我后,遭遇挫败时,他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承认这件事我失败了,但不意味着我这个人不好。
衡量挫折商的第二个因素是归因
也就是当挫折发生了,我们要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这就是归因。低挫折商的人,倾向于消极归因。要么他们是外部归因,将挫折归因他人,环境等外部因素,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要么他们是消极自我归因,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相反,高挫折商的人容易内归因,首先会主动的承担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同时,他们会进行积极的归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善局面。
归因和控制一样,高挫折商和低挫折商的人,关键的区别还是高挫折商的人有抽象的内聚性自我,而低挫折商的人没有。结果导致,高挫折商的人他们真的是在做归因,也就是在理想的寻找原因,而且会很好的安抚自己。低挫折商的人无论是做外归因还是内归因,他们真正做的实际上是“归罪”,就是要找出把事情搞砸的那个“罪人”。
归因的逻辑是,找出导致挫折的原因,就可以改善它,归罪的逻辑是,找出那个发出敌意的罪人,并且消灭他。所以可以说,归因意味着在抱持和容纳的空间中,去找到错误,然后改进它;而归罪意味着,要把“罪人”消灭掉。关键的区别:高挫折商的人一方面归因,并动手去改善,单他们既不严厉的攻击自己,也不严厉的攻击其他责任方;低挫折商的人,要么严厉攻击别人,要么严厉攻击自己,却会忽略改进的努力。
衡量挫折商的第三个因素是延伸
就是你是否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挫败感延伸到其他方面。高挫折上的人是低延伸,他们知道一个挫折事件知识一个挫折事件;低挫折商的人是高延伸,他们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挫折商高的人,即便灾难连连,也能看到生命中积极的部分,不被挫折感击垮,还可以超越挫折。挫折商低的人不能控制延伸,会把一件事情上的冲突和挫败感延伸到其他领域,最终制造了严重的污染。
衡量挫折商的第四个因素是耐力
斯托茨认为,耐力是挫折商最重要的因素,高耐力是挫折商最明显特征。高挫折商的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建立在洞察力、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格局是一个人自我构成的内在空间。一个有着坚韧的内聚性自我的人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同时还有开放的心态,能和事物本质建立连接,那就更难得了。
在巨大的压力下,高挫折商的人,或者准确的说,有坚韧自我的人,他们的自我是能够对抗这个巨大的压力的,从而为自己的心智保持一些空间,然后心智可以较好地去运作,不仅发现了机会,还可能立即抓住。相反,自我不够坚韧对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自我岌岌可危,有瓦解也就是死亡的焦虑,这个时候能,注意力就被死亡的焦虑给抓住,心里空间就被死亡焦虑给充满,就没法看到更多可能,做更好的选择。
提升挫折商的本质,就是拥有一个坚韧的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就是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科胡特:“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在内聚性形成之前,一个人就像是环境的相应器,对比别人的评价超级在意,而努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环境认同的最好。形成内聚性自我后,你仍然会对环境敏感,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由此,你就有了从环境中挑出来观察的能力。
内聚性自我如何形成?他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上,这种自恋感,是一种内聚力,可以将你关于自我的各种素材粘连在一起。
由此我们知道,对于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的孩子来说,好父母的容器功能非常重要。所谓容器功能,就是孩子把事情做好后,认可他,孩子遇到挫折后,支持他,这都是在说你是好的。反过来也可以说,对一个孩子动不动就进行批评,甚至主动提供挫败感,这种挫败教育,根本就是一条错误的路,它不会提高孩子的挫折商,实际上恰恰会降低孩子的挫折商。真正要提升一个孩子的挫折商,就需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基本感觉—“你是好的”
如何拥有一个坚韧的内聚性自我
1、要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知道此时此刻的事情不能实现,但可以随着时间积累和空间的转换,而增大实现的可能性;
2、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对事不对人,知道一部分的挫折,只是一部分的挫折,二不是整体都被毁坏了;
3、不管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都要注意,不要做严重的自我攻击。当发现有自我攻击出现后,用各种方法安抚自己,先安抚了挫败感带来的羞耻感,然后才能很好做归因;
4、要学会寻求人际关系的支持。每个人的自我空间与坚韧度都有局限,当觉得难以承受时,寻找他人的支持很重要。寻找支持和安抚,实际上是当挫败感中的死能量要要倒自己时,而去寻找他人的生能量。
5、坚韧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得到人际支持的同时,不断化解挫败感,并将其转化成自我力量的过程。
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挫折,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