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一段讲述了爱的关注,关注有多种方式,倾听是一种,还有陪伴;文中着重讲述了与孩子间的倾听,然后说到婚姻是倾听最好的练习场。
今天的内容选择与孩子的倾听,如果你没有孩子,可以联想到父母给予你的倾听,或者你与配偶、好友间的沟通。
拆页十一
选自《 第二部分:爱 》
P118
但在大部分的倾听中,我们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接受者,而是给予者,尤其是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根据孩子年龄不同,选择的倾听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六岁孩子,说起话来可能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对于这种情形,父 母如何处理呢?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让孩子闭 上嘴。在有的家庭里,父母甚至做出规定,决不允许孩子说个没完。自然这样的家庭决不允许“童言无忌”。 第二种方式是不管孩子说什么,大人都不做理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自言自语,或只有跟空气对话 了。他们跟大人之间,丝毫没有互动,没有交流。第 三种方式是假装倾听,实际上仍在忙自己的工作,想着自己的心事,偶尔说一声“嗯、啊”或者“好极了”, 以此应付孩子。第四种方式是有选择地倾听,孩子说到某些似乎重要的事情时,家长才会竖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试图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当然,大多数父母未必受过专门训练,可能不具有良好 的选择能力,所以,通常会遗漏许多重要信息。最后一种方式,当然就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
「A1,激活经验」 (必选)
这样5种倾听方式,一种比一种要求的时间更多,在快节奏的时代,在你与孩子交流中最常出现的是哪一种?
对于孩子,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做到第5种倾听,你如何平衡这几种方式,也就是你计划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倾听模式?
作者在书里列举了5种倾听:
第一种倾听:就是不听,闭嘴;
第二种倾听:随你怎么说,我不支持也不反对;
第三种倾听:假装倾听,你照说,我照做,顺便回你一声“嗯”“啊”“好极了”;
第四种倾听:选择地倾听。咦,似乎你说得蛮重要,好,我听。
第五种倾听:认真地倾听每一句话,并尽量理解它们的含义,代表了你的什么意图。
我的孩子已经17岁(真快,6岁那个他仿佛还在跟前胡搅蛮缠)。回想起我们共处的这17年,交流中最常出现的有3、4、5交织在一起。他还小的时候,当我在厨房忙活,他自顾自地说,我只能“嗯嗯啊啊”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要竖起耳朵,如果听到认为重要的事情,会认真听,并且跟他交流。
最怀念的是小时候的晚上啊,每晚睡前,亲子共读,然后会听他絮絮叨叨聊心事。
长大了之后,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变少了,他也不再象小时候那样什么都说了。我们交流的时间一般是早晚接送,在车上,弥足珍贵的交流时间,我会非常用心地听他讲,跟他聊。这就是第5种倾听了吧!
尤其是现在,他处于高考前、青春期,他愿意跟我说,我都觉得开心,必须得认真倾听。有一次,他问我如何开导同学,说他的学霸同学突然觉得很迷茫,情绪很低落。我特别高兴他跟我聊这个话题,于是很诚恳地听他讲,给他建议。
什么时候选择什么倾听模式呢?我一般是:
当他提出要买什么零食之类的时候——假装倾听;
当他发牢骚的时候——选择性倾听。一旦过滤到其中的重要信息,立马转换为第5种倾听。
不过,一般我都愿意认真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
拆页十二
P120
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倾听一个六岁孩子单调、枯燥、喋喋不休的话语上呢?首先,愿意这样做,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你给孩子的尊重,等同于给某个一流演说家的尊重,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进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第三,对孩子倾听得越多,就越是能够意识到:在无数的停顿、重复、结巴,乃至似乎有着某种口音的唠叨当中,孩子的确说出了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倾听孩子的人都会承认:从孩子的嘴里, 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你会意识到,你的孩子极可能是个独特而出色的人。意识到孩子的特别之处, 就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们的话语,对他们的了解也就更多。第四,对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你对孩子的了解少得可怜,那么你教给他们的东西,不是他们无意去学习的,就是他们早已知道的,甚至比你的理解还要深入。最后一点,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就会觉得,你把他们看成是出色的人。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加愿意听你的话,并给予你同样的尊重。如果你了解孩子,教育得当,孩子就渴望从你那里学到更多。他们学到得愈多,就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价值创造价值,爱诞生爱,父母与孩子在爱的默契配合中,就像是跳起双 人芭蕾舞,在舞台上共同旋转,而且动作流畅、敏捷。
上面针对的是六岁的孩子。其实,随着孩子年龄 的变化,听与不听的平衡点也会改变,但总的原则没有什么变化,即,不论年龄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尽管父母与年幼孩子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不过仍需给予全部注意力。你不可能一边想别的事情,一边和孩子玩“拍手游戏”。 玩游戏时三心二意,你就有可能培养出做事三心二意 的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父母倾听的总体时间, 显然要少于六岁时期——他们讲话的目的性更明确, 不像幼儿时期那样随意。不过一旦他们开口讲话,和小时候相比,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
「I,重述知识」(必选)
倾听,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哪些方面?
倾听,对孩子很重要。作者认为有以下五点:
一,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学会尊重;
二,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让孩子勇于表达;
三,对孩子倾听得越多,越了解孩子,越能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对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让孩子拥有更多知识;
五,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也更加愿意听你的话,并给予你同样的尊重。
有没有发现,这几个重要性是一个良性循环?
「A1,激活经验」(必选)
过去你与孩子交流时,你给予孩子的尊重可以打几分,在这个过程中你教给孩子了什么?
如果要提高1分,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现在是内省时间。
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给予孩子的尊重我认为可以打7分。
我给予他的是:尊重他的每一个想法,诚恳地分享我的看法;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给予我的建议,也尊重他的选择。理解他的行为,并尽量尊重他的节奏。
缺失的3分,主要在于:有时倚老卖老,觉得自己走过的桥比他走过的路还要多,把经验强加给他;觉得他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的。
如果要提高1分,我可以做的,是“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他的感受。比如,这个“停课不停学”的漫长寒假,我也开始有点嫌弃他了,打游戏+睡觉+吃东西+偶尔学习的状态,有时也让我抓狂。我可以换位思考,去体会他的感受,再和他沟通交流。同时,多给点时间给孩子,多创造些交流的机会。
增加阅读: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 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 自我完善。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更为坦诚,更愿把心灵全部敞开, 而不是有所隐藏。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 相印,共同跳起爱的“双人芭蕾舞”。这是耗费精力的 过程,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但是,我们通常 缺少倾听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务活动还是在社交生活中,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是叫人难受的事。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倾听,头脑中早已有优先项目安排,所以, 我们总是一边倾听,一边想着怎样尽快达到目的,怎样使谈话尽早结束。我们也常常转移话题,灵活地把谈话主旨加以调整,以便让自己感到满意。
各种关注(包括用心倾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给予的关注越多,就越能了解 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对待家庭作业;如何读书和学习;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勇敢,什么时候害怕……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经常和孩子共同活动,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爱 的品质。在活动中随时观察和教诲,有助于孩子身心 的健康成长。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也会以做游戏的方式同儿童患者沟通,同时予以观察和诊断,使治疗 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