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有我们小时候学过的《猎人海力布》,还有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教材将其划分了两课。第一课叙述的是牛郎童年身世凄苦,牛郎成人与老牛相依为命以及牛郎与织女成家。第二课叙述了他们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以及七夕相聚。
在学完第二课时,有一项不一样的教学要求:
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 ,每幅图配什么文字。
尽管知道这项教学要求很难完成,但是还是迎难而上,至少让班上一些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能够画出。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深知有些教学要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完成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让多一些孩子尽量完成,毕竟孩子们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何况十个手指头还有长短呢。
为了完成任务,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联系《牛郎织女一》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期间,学生梳理时还包含了次要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在大家的智慧下,终于梳理出了主要情节: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得出主要情节后,举例引导学生围绕“牛郎身世凄苦”这一情节,你打算如何画。有的同学说画一间四面通风的牛棚,牛郎在里面喂老牛吃草;有的同学要用对比的图样显示出牛郎身世凄苦,哥哥嫂子在砖瓦房里吃香的喝辣的,牛郎却和牛待在破烂的牛棚里,啃冷馒头;有的同学说要画出哥哥嫂子对牛郎的辱骂责打;还有的同学说要画出牛郎对老牛的精心照料,和老牛聊天商量事情,以此来衬托出牛郎的孤苦无依……想法很多,也很精妙,只是课堂过于热闹了些。
接下来的几个情节让孩子们相互讨论,打算如何画,为什么这样画。多余的几分钟,就让孩子们着手画了。下午还给了他们一整节课的时间,有的同学担忧自己画的不好看,有的同学绘画技术不行就对着书描,还有一部分擅长绘画的同学可是得心应手。
一节课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允许晚上带回家继续加工,第二天中午依旧让他们继续画。下午收上来,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有故事情节,所画的内容和自己配的文字相吻合。当然,有一部分同学是胡差事的,聊聊几笔,匆匆数语,对于这些爹不管娘不顾的孩子,我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看看那些认真完成的孩子,就知足了。陈祎的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看上去就让人舒服;金妍的画在美术本上,一页一页打开看,仿佛真的就是在看连环画;张云翼裁剪成了一小幅一小幅的,却因家里的订书机装订不起来,本来我就可以看一本微缩版的小人书了;张凯同学担忧的火柴人不好看,但是认真画出的都是不错的;周瀚成同学的继承了他的细致工整……
其实孩子的能力是无限的,只要善于引导,给他们一个舞台,都能显现出巨大的能量,给我们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