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带侄女去儿童乐园玩,下午人不多,一位工作人员看我拿着书看,童童自己玩,就后来和我聊天,问我看的什么书?我跟她聊了起来。这是第一次有做家庭教育辅导师的感觉。
她有一个6岁的儿子,和童童一样9月上小学一年级,最近幼儿园作业老是磨蹭拖拉,妈妈很焦虑。
和她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也是没有老人带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一致性还是做的很好的,但是父母性格都很急躁,对孩子有些控制,爱指责爱骂孩子,甚至忍不住会打孩子。这位妈妈和我沟通交流时,越说越平和,最后她说:“有可能就是我太焦虑了,让孩子也感受到了,孩子的问题很多都反应了大人的问题,谢谢你,和你聊了之后,我心情好多了。你是心理咨询师吗?”
我全程都没有说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带着她一起想了想三个问题:
1.你观察孩子拖拉是因为什么?你的方法是什么?有用吗?(其中她说“打”有用?带着她想想之后是不是又复发了,问题没有解决,只是暂停了。)告诉她这个年纪孩子专注力时间,分解目标,但是这样操作她没有时间陪着执行,又提出买闹钟,孩子自己把握等。
2.关于给孩子赋能,相信孩子,犯错要乘早,成长要放手。
3.我们情绪的管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想要孩子怎么做,我们自己要先做到。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会嫌“唠叨”。
这个妈妈儿童观大方向还是没问题的,认可小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但是不坚定,容易别人影响焦虑,也知道好教育是长远目标,但焦虑让她容易迷失自己,不坚定,及时效果更能让她安定。平和之后她又会反思这样做不好。(她发现儿子开始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
对我来说:科学系统的学习,补足了短板,提升了认知维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之前对于共情,自我感觉不能很好做到,但是面对面咨询时,确实可以准确接受到咨询者的情感,共情恰当(通过这位妈妈的表现得出),也给了自己信心。这里可以如此或许也是因为我们孩子年纪相仿,经验丰富,容易同频。
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让这位妈妈很信服,认知绊倒和aha时刻,再交谈中有好几次,让她有种“醒”了的感觉。她后面咨询我办法时,也问我:“你是不是老师呀?”说的我不好意思。感谢家庭教育辅导师的培训学习,让我更会“说服”了!
我现在也更有信心帮助我身边的妈妈们了,但是我还是谨记跃跃老师上次说的“不求不助”。
还有童童的好朋友的妈妈,也经常和我交流育儿经验和心得,其实儿童观没有什么大问题,焦虑让她们不坚定,还有认知局限,方法有限,以及误用了一些“真理”,比如延迟满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