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讲:“每个人的过错,都是和他的团伙一样的。观察它的过错,便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了。”
所谓过错,指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他所在群体里大家共同的行为规范。在同一个群体里,即使每一个人做着极其错误的事情,但是个人很难意识到这是错误,因为每一个人都这么做,法律的重要属性从众性便是由此而来。譬如在封建社会,没人会认为妇女附属于男性是错误的事情,反而女性独立是错误的事情,因为女性独立违背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所以,孔子讲一个人的过错往往是有同伙的。
正因为过错的判定可能是根据群体的共同规范而来,因而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过错的判定往往取决于群体规范。
所以孔子认为,判定一个人过错,一个共同客观的标准是仁德,即使它符合某个群体的共同规范,如果违背仁德,便是过错。
我们当前很多时候很迷茫,很多事情到底对还是错,在于我们没有一个客观共同的标准。不过孔子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仁德便是判断标准。仁德用我们如今的价值观转化,便是真善美。
真善美是判断一个人和一件事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