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说教室是家,人人爱它,人人为它做贡献,其中就蕴含着班集体给学生提供温暖,提供支持,学生作为主人翁为班级发展贡献力量。
(1)作为老师,雷夫老师在教室里面营造的是以信任取代恐惧的氛围,以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制定的规则符合逻辑,自身作为榜样。
(2)在带领孩子的过程中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中受到启发,引入班级中:1.我不想惹麻烦,2.我想要奖赏,3.我想取悦某人,4.我要遵守规则,5.我能体贴别人,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回归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会发现和雷夫老师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刚刚带班之处就要开始规划班级的愿景与制定规则,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就表扬激励他的某些行为,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会让孩子的道德行为停留在1.2.3阶段,很多班级也确实停留在这个阶段,慢慢的会发现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原因可能就是我们采用恐惧的方式,采用后果不利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生怕犯错,担忧受到批评,或者是一开始不知道如果去做或者做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指导,没有人告诉他这是错误的,错误在哪里也是不清楚的。
我们时常感慨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恩,极有可能是孩子的道德发展阶段停留在前4个,没有学会去体贴别人。如何引导学生去足量发展是我们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