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学校的教育就有一个理念一直在流行。每次家长会,学校也总会提及“家校共育”,这当然是一个很美好很对的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被实施下来之后,可能因为学校和教师也没有完全理解家校共育的真正内涵,家长也没有仔细深究家校共育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呈现出来的就是家长怨声载道的陪写作业、批改作业等等…
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所有的学习都受情绪影响(All learning has an emotional base)”
那么,学习的根在哪里?
学习的根就在孩子的情绪里,孩子的情绪来自哪里?
第一方面来自家庭环境关系;第二方面来自学校环境关系;家庭有稳定的关系,孩子就有根本的安全感,人只有在有安全感的情绪下才能发挥自由的创造力。
而学校如何创造拥有这种稳定的安全感呢?这来自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信任的链接,这种信任如何建立,才是家校共育最根本的根基,没有信任的根基,一切花哨表面的课程、活动,都只是没有骨架的血肉。
家校共育中,家庭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我现在的体会是家庭至少可以帮助学校培养教师。
一个教师,他至少会被定位三次。一是学校对他的定位,以及给他传输的教育理念;二是教师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以及自己积累下来认知的教育理念;三是家庭对教师的定位。
这里面教师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和教育理念,是直接在每个学生中产生映射的,学校和家庭对教师的自我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为教师认为这是他的一份工作,那么工作中就难免会因为社会环境对他教学过程的不同反应,进而使教师产生不同的心里影响。
我们家庭要做的就是节制性地对教师保持正面的影响,使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价值感,提升教师的工作自主,使他尽量心无旁骛地在教学中创造,而不是做一些漂亮的表面文章敷衍孩子和家长,使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能面对一个正面的教师。
而我们家庭做到这一步,也使学校在建立和家庭之间这条信任的纽带变得更加轻松自如,只要学校不要忘记信任是学校的根基,这条信任的纽带也能够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