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近期上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我在观影中思考了很多,因为电影时间跨度大,故事也很丰富,所以可以写的点有很多。
有一点让我感受深刻,父亲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也鼓励、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儿子也不负所望,始终坚持了下去并达到极致成为一名宇航员。回顾电影中高考结束学生们撕书的行为,这个父亲说:“我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还有校长的儿子,在经历第一次考试挫败的时候,竟然无法面对而跳楼。
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儿子、学生对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态度。我想谈一下:成为你自己,这个观点。
1
出自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自我”篇中的内容。作者认为,成为你自己,要明确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即“内部评价体系”,往往对别人的评价不在乎,做事情的动力来源于内心。因此,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在做事情时会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
外部动机即“外部评价体系”,往往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认为,往往忽略自己的感觉。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
2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在报纸上写“心理专栏”时,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表达写作,觉得感觉很好,也很享受,乐在其中。
但是他的领导认为他的写作太深奥了,不符合读者的需求,建议他更换一种写作风格。
作者明白,他的写作风格是他得以享受写作乐趣的根本,如果不能坚持自己,以领导的要求做考量,那么写作对他来说可能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而适得其反,失去读者,也失去自我。
所以他依然按照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下去了,也收获了大量的读者粉丝和极高的影响力。
因为作者深刻了解到自己的内部动机,所以没有被外部动机即领导的评价所左右。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故事,那是高考结束的时候,分数考的还可以,爸爸带着我去亲戚家查分数,在路上,忽然问我,是你自己想学习还是因为外面的原因?
我不知道爸爸说的外面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虽然第一次听到这种问法,但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是自己喜欢学习,我认为自己肯定可以考上大学。爸爸回答,那就好,只要是你心里是愿意的,那你就不会太辛苦。
现在忽然察觉,高三的生活很辛苦,两个人交流机会也少,他只能这样去理解我、关心我,来判断我的高三生活过得怎么样。现在我还对这段对话还记忆犹新,当年爸爸对我的关切,也是希望我学习也要开心,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只有找到做事情的内部动机,才会开心,更能活出自己。
3
作者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是一篇寓言。
有一群小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嬉闹,声音很大,一连几天,老人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于是,老人从房间走了出来,走到了孩子们的中间,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儿钱表示谢意。”给每一个孩子分了25美分。
孩子们非常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走出来,这次给了他们每人15美分,并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给少一点儿。
孩子们没说什么,第三天又来了,但是这次,老人只给了每人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
他们表示永远都不会来了。
听完这个寓言故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本来孩子们嬉闹玩耍就是为了开心,因为老人的钱和一番话,孩子们的嬉闹玩耍变成了一种获取金钱的工作,当老人不支付金钱的时候,他们就选择了罢玩。
老人借金钱控制了孩子们的行为,最终将他们赶走了。
4
这个故事让我们叩问内心,有没有哪些事情本来是我们非常乐意做的,但是因为有了别人的评价,改变了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失去本心。
比如在学习中我们刻苦学习本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因为老师、同学或家长的评价,我们的学习演变成了一种虚荣,有时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表扬还会赌气说“我不学了。”
在工作中,本来自己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于是更加兢兢业业,当领导没有发现并提出表扬时,内心就会很失落,甚至懈怠了。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享受做这件事情吗,我对别人有没有期待,希望别人给自己怎样的回应。
或者哪些回应可以接受,哪些回应可能会影响自己坚持将这件事情做下去。相信你的答案可以帮助你迅速找到这件事情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找到你最喜欢的事情,找到你的内部动机,坚持初心;不要迷失在外部动机中,因为他人的评价,在无形中被别人控制。
现在就从身边找出这样的事情问问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