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叱咤风云的港产片,为何逃不过衰落的命运?这个视频给你答案,一定要看到最后,因为了解了香港电影与背后资本的兴衰缘由,对今天我们的电影产业有极大借鉴意义。卓奇港产片永远绕不过一位资本巨鳄,那就是邵逸夫。 20 世纪初,在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代,爱国商人、上海颜料大亨邵逸轩早已在上海滩工商界混出了名号,但长子邵岁翁却不喜家族生意,追随当时发展电影制片业的媒体浪潮。 1925 年,他与三个弟弟在上海虹口区创立了天一影片公司,赵醉翁做总经理和导演。二弟少村人负责制片间编剧。三弟少人美老妖少逸夫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开拓南洋市场,天翼公司就成为了后期称霸香港电影行业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 1931 年之后,赵一夫开始担任制片和导演,他指导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影片成本1万元,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达 60 万元。白金龙不仅将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还为邵氏兄弟带来了早期的原始积累,为日后的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30 年代,开拓了南洋电影市场的邵逸夫开始将目光瞄准湘江。当时他看准香港电影行业的发展潜力,遂将电影事业的重心转向香港。赵一夫不仅把海派电影风格搬到了东方蜘蛛香港,还更加重视电影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到 1937 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沼挖、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 110 多家和 9 家游乐场,资本扩张的步伐可谓有条不紊。无奈抗战期间,邵氏的生意受到巨大影响,最终关门倒闭,邵氏电影的重心被迫转至香港。 1950 年,二哥邵村人在收回所有的南洋产业后,试图在香港东山再起,但最终新成立的邵氏父子公司逃不过小成本制作的劣势,最终溃败。这时,一位奇才拍案而起,改变了邵氏家族的命运。他是谁?且看下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