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韩忠智;配图:成都市锦江区地志办、完璧】
全长仅250余米的督院街,自明代伊始便成为全川最高政治中心和枢纽,它以独有的特殊身份见证着成都的历史,是封建集权统治于明代后在四川的风向标。
明朝是四川政治中心变迁的历史分界线。秦时,蜀中最高官署设郡守府,位于秦筑之大城内,约在今人民南路天府广场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方位。后公孙述称帝,设成都为京师,建治为尹,皇宫设于大城,然当时之益州司隶校尉府址已不可考。《后汉书公孙述传》载,吴汉破成都,焚述宫室,则东汉不得不于成都重建蜀郡府,地址既述宫室之废墟。又有左思《蜀都赋》曾极言蜀宫壮丽。《蜀志·谯周传》所载,亦指明蜀之皇宫应在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既前秦郡守府原址。晋初,成都王司马颖未尝至成都,如营建宫室,则可能因袭蜀汉皇宫故址,而易其殿阙名称。隋蜀王杨秀更于蜀宫旧基营建王宫。唐时,隋蜀王宫变更为西川节度使署,前后蜀皇宫亦位于此。至宋,成都设府,其府署设罗城西北,即今青羊区正府街。元代四川设行中书省,先治重庆后移成都,其治所未考。以上,便是明代以前四川及成都最高建置之所在地,到了明代以后,蜀中之政治与王权实行分离,其建置与治所亦发生了变化。
明代,受朝廷分封之蜀王仍建王府于唐节署及后蜀皇宫旧址,方位略西,乃填摩诃池之大部分为基址。按明朝官制,一省行政之最高官员称为巡抚,别称抚台、抚院或中丞。其办公地点最早设于将军衙门,当时称督院,故巡抚又被另称为都院或都督。照吏制,巡抚同时兼任兵部右侍郎和都察副御使之职。鉴于此,公元1453年设巡抚都察院于城东南的按察司前街,位于巡按御使院西侧。这是四川当时最高官署,集中行使原巡抚的行政职权和都察院之监察、弹劾、建议的权力,相当于在巡抚的行政权力基础之上总揽了类似于前朝御使台职责的一省最高政治机构。《四川总志·监守》记载,“巡抚都察院,按察使前街,景泰四年建。”由此可鉴明之四川巡抚都察院设立的年代和地址。此外,《天启图》亦有相关的明确标注,因而证实了如今之督院街既明朝时的按察司前街。至此,不难看出,城中蜀王府东为历代宫殿故址。
城北的府县治所多袭宋代故基,惟高级官署则于明代移设城东。
公元1646年,既清顺治三年时全城尽毁。顺治十六年迁回成都时尚无官署,均建城楼以居。而在此之前,公元1653年时,清当局也在四川设了巡抚,因无抚署便暂居皇城,名为督院。后巡抚高民瞻择明代巡抚都察院旧址重建衙署,康熙年间又予以扩建。公元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建“祈水庙”于街南。雍正九年,设四川总督职。督府初设重庆,由湖广总督兼理川督职务,并设行署于金水河南,后来另设专职之四川总督,与巡抚合署办公,名为“督抚衙门”。总督系地方最高长官,统一省军政。因此,巡抚一职便逐渐沦为虚职,直至完全撤销,其职权并入总督管理,督抚衙门也变更为四川总督署。所在之街道亦取督署之“督”与抚院之“院”更名为督院街。
晚清期间,既光绪后,原祈水庙改设成为营务处。公元1902年秋,本土义和团“红灯照”首领廖观音率部众三万余人于9月15日凌晨破成都南门攻入督院街,直驱清王朝封建统治于四川的核心——总督衙门。一时间,市民奔走相告。“红灯教进城了”、“廖观音进城了”的呼叫之声骤起,守城清军惊惶无措,当时担任巡逻任务的靖川营兵丁被红灯教杀了个溃不成军。有一武官左哨营官李某,为表忠君,企图阻击义军,但他观望到义军那势如破竹、锐可不挡的气势后,直骇得上马三次皆堕,从此引为笑料。城中百姓有的忙着四下粘贴“迎接义和团,迎接红灯教”等纸条,有的敲锣打鼓,高声大喊为义军助势。对此段典故,有汪海如之《啸海成都笔记》中一段可佑证。书中记载:“壬寅乡试第三场,余方在家检束考蓝,忽闻门外呼曰,红灯教入城矣!急拔关出瞰,适见野民二十余,篷首赤脚,如癫狂。中一人拥三角小赤旗,若张若阖,口喃喃不知作何语,左右数人持长戈短刀,二人前导,挥长柄刀。城中都守不意“贼”骤至,胥仓惶失措,时满奎督闻变欲遁,赖护卫入伙,争荷枪械,环列东西辕。“贼”至走马街,距督院咫尺。”据说,就在义军进城后,时任川督的奎俊正卧榻酣睡,司衙门卫怕惊动部堂而不敢通报,待奎俊获知消息后,丧魂失魄,欲逃无路,只得急令紧闭辕门,以待援兵。眼看统治四川多年的罪恶枢纽既将攻破,却被靠镇压义和团发迹的老刽子手陈矞潜回臬台衙门提兵调将,又策马直奔鼓楼道,命司鼓勇卒擂鼓报警。大队清军齐往督院街而来,向着义军形成合围之势。在廖观音率领下被迫撤离,义军死伤惨重。这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虽被镇压了,但此次行动极大地震撼了本已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川督奎俊亦因此被革职,朝廷又急派了另一名靠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官运亨通的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岑春煊率晋军大举入川,采取“整顿保甲”、“法严连坐”、“加强团练”、“有匪必诛”等强硬手段对付廖观音和红灯照教众。适时,四川尤其是成都周边掀起一阵血雨腥风。直至1902年底,廖观音被捕,次年元月5日,这位年仅19岁的巾帼英雄从督院街走上了刑场。
倘若要说晚清统治下的督院街亦有积极进步一面的话,那便是1876年丁宝桢坐镇总督署时成立“大清四川机器局”的事和1903年锡良任川督时于总督衙门与德~国签定的《中德蜀赫技术合同》,后依照合同在原四川机器局的基础上建成的陆~军~部兵工局这件事了吧。此两件事为推动四川工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接下来,历史进入宣统时代,这时的清王朝已从早先雄踞世界东方的强大帝国堕落到了不堪一击,饱受丧权辱国之耻的程度。公元1911年,保路运动风潮狂涌而至,作为晚清封建政权在四川的中心和枢纽,督院街又一次扮演了历史的主角。宣统三年九月七日,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受朝廷旨意下令封闭“同志会”和川汉铁路公司。这是在中国买办惧外媚外的推波助澜下,继“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之后的又一次丧权辱国行径。清庭打着“收归国有,借贷筑路”的招牌,实则是为了迎合英、法、美等国抢夺川汉铁路所有权的目的。而川汉铁路原非官方资本建造,乃是属于商办。这要追溯到光绪二十九年,锡良督川时于当时12月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还聘请了著名铁道专家詹天佑任总工程师。公司成立后,受到四川官绅民众的支持和拥护,纷纷集资认购公司股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募齐了修路资金。直至赵尔丰下令收归时,民间股票已达百余万张,约百银2000余万两。当时,为了维护民族资本,还由光绪皇帝批准,在股票背面印上了“此股票照定章不得转售或抵押与非中国人。如不遵章,此单即作废纸”。可见,川汉铁路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宏杨和发展民族工业,是具有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的。如今,清庭欲以所谓的圣谕,既一纸空文便要将这条累积了巨额民族资本的铁路强行收归国有,并以此向列强抵押借款,势必引发政治局势的动荡,随之而来的反抗与屠杀亦在所难免了。
清庭的行为激起了川、鄂、湘、奥四省爱国同胞的强烈反对。四川的保路运动轰轰烈烈地顺势展开了。赵尔丰这个清朝庭的忠实奴才竟在此风头浪巅的时势下强行关闭“同志会”,顿时激起四川境内的保路武装斗争升级。同时,由于赵尔丰素有“屠夫”之称,可见其手段何其残毒。他一方面血腥镇压保路同志军,另一方面诱捕了罗纶、颜楷、邓孝可等在保路运动中颇具影响力的领导人物。数万群众拥至总督衙门示威请愿,然而赵尔丰却残酷至极地命令巡防军开枪,当场打死了32人,伤者不计其数。鉴于如此暴行,四川的爱国民众掀起了大起义。惶恐不已的清庭为了镇压四川起义调鄂军由端方入川,如此一来又导至鄂省兵力薄弱,为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先导。而发生在督院街上的血腥与忠诚,却为成都历史增添了无法抹灭的印迹。
辛亥革命的帷幕拉开了,四川封建集权象征的督院街无可厚非的成为众矢之的。“大汉四川军ZF”在成都成立,宣告了四川从此脱离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川督赵尔丰迫于压力,无奈地交出了政权,但老奸巨滑的他仍暗自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盘踞于督院街。他授意川边的心腹傅华封向成都进兵,又制造了12月8日的“东较场兵变”,企图颠履革命。幸有尹昌衡借兵平乱,于12月22日带两千精兵,协同成都袍哥组织,在炮轰总督衙门后,功入督院街,惊醒了酣梦中的赵尔丰。义军将领陶泽琨率200名前锋进入总督府,四下搜捕赵尔丰。首先诛杀了负隅顽抗的赵尔丰之子赵老四和赵老九。很快,赵尔丰被6名彪形大汉用手“软抬”于肩,押送皇城,并于当日诛杀。
民国七年,熊克武走马上任,荣任四川督军、其督署便是在督院街的总督衙门旧址之上修建的。其后杨森主川,督署仍设督院街。1927年,刘文辉任省主席时,省ZF亦设督院街。1928年,“二·一六”惨案再为督院街染上血腥。2月16日晨,祈水庙的三军联合办事处出动了大批军警,处长向传义下令包围成都大学、师范大学、省立第一中学,当场逮捕了百余名GCD员和师生,将他们关押在祈水庙内。当天下午,GCD员袁诗尧、李正恩等10人与共青团员陈选等4人被押出祈水庙,解至下莲池杀害。事隔不久,工人阶级战士孟本斋亦惨死于祈水庙内,他是被刽子手用石灰包活活闷死的。由此可见军阀之残毒不输于满清封建统治矣。1934年,四川统一,国民党中央设川康绥靖主任公署于督院街省ZF之东侧。抗战期间,省ZF内增设省保安司令部,省ZF对面设民政厅,又将祈水庙改设为省教育厅。1948年的4月9日,“灵官”王陵基在督院街省ZF内接任四川省主席。他的到来,是四川百姓的又一次灾难。由于当时粮价飞涨,大专院校生师的生活难以为济,于是师生们便举行了游行,要求省ZF平抑粮价。可身为省主席的王陵基却派出大批军警野蛮地殴打请愿师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四·九”血案。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时,王陵基潜出督院街,在逃往香港的途中于江安被解放军抓获。解放后,川西行署仍设于省ZF故址,后改为四川省人民ZF,原川康绥署属地亦并入省府。1980年,新建四川省ZF与四川省RD办公大楼于此。
时至今日,曾有民间笑话说,行于督院街上时,路旁的法国梧桐落下的树叶打中的人里面,没有一个不带长字的。又说此街之上“见官”乃最易之事。虽笑料之说,亦可佐证自明代之后,督院街实乃全省政治中心的地位。
(下篇:《光大巷里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