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参与大秋朝《年味投稿》
年味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年过完了,儿子说过年怎么没有一点的感觉?除了大家聚到一起多吃了几次饭而已,小时候多好,还能放鞭炮。他是放过几年鞭炮的,童年的乐趣与期盼。
年前去超市买东西,走进超市有过年的感觉,到处张贴着宣传画和标语,热热闹闹,买了东西走出来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云淡风轻,日子与平时没有不一样。
现在的年越来越没有仪式感了,儿子小的时候还能放鞭炮放烟火,还有些难忘的快乐印象,现在的孩子连印象也没有了。大人盼着过年不过是能够放几天假,孩子呢?
记得小时候过年那才是真的过年,满满的回忆。虽然那时候物质不丰富,但是生活却回味无穷。
现在说到年味总会想到吃,可能现在留在人们印象中最主要的只有吃了吧,因为平时的吃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口欲了,所以孩子们会觉得年没有什么新意了,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想过年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
那时候没有丰富的物质,现在只剩下物质丰富。其实被丢掉的何止是一点点的乐趣啊。记忆被拉开了一条缝隙许多心里的怀念流淌出来。
01
年前大集,从进入腊月开始,越临近年越热闹。我们住的村子是每逢阴历的五、十是集,那时没有现在这方便的超市,平时里都是赶到有集时去集中采购需要的各种物品。但物品的丰富也是到八十年代以后。
因为是大村,附近村庄的人都会来,正是农闲时节,有事没事,想买不想买,来凑个热闹。年前的集上东西是最丰富的。各家不舍得吃的鸡蛋、养到过年卖钱的鸡、鸭等,种的菜会在集上出售,各种吃的东西也会在集上出现。还有卖鞭炮的、写春联的、远处来的各种稀罕物品等。
小时候给我印象深刻的物品之一头上戴的彩色纸花、红头绳、各种花色的糖等。
纸花,每次母亲都会给我们姐妹买几支。记得这些花是各种鲜艳颜色的纸做的,纸上涂了一层亮亮的蜡,以红色、粉红色为主,一根缠着彩纸的细铁丝,上面依次包几层彩色纸,绕成花朵的样子,有的纸上还深深浅浅地点缀些黄粉,在那缺少色彩的时代,看起来相当漂亮。
每次买来我和妹妹都爱不释手。我会给她扎好小辫,插在头上,臭美好几天,刚插上时,睡觉也舍不得摘,到了过年时已不成样子;那时家里的墙上会贴有宣传画,我一般会把花插在墙上的画边上,时常拿下来欣赏,看看那柔软的铁丝做的花枝,泛着色彩的花瓣,星星点点的黄粉……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做花儿的人一定手巧且漂亮!到过年时插在发辫上臭美好多天呢。
记得有段时间,积攒包糖的糖纸,过年时糖多易收集,各种花花绿绿的糖纸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那是姥爷在省城,我有时会收集到许多稀罕的糖纸,引好多人都羡慕!当时很多同学都有,开学后常常交换或赠送糖纸代表着小孩子的友谊呢。
02
过年的游戏各种各样,那些玩具在心中永存。
过年是在放了寒假的日子里,年前年后的街上都是热闹的,正值农闲时,在外干活的也大都年前回来。街上仿佛冒出很多人。我们干完父母安排的活就可以去玩儿。那时的玩具都是手工制作的。记忆深刻的游戏是打沙包、踢毽子、滚铁环、打木尜(ga)等等。
打沙包 沙包用做衣服剩的布头自己缝制成正六边体,装入玉米粒和少量沙子。记得我们家院子比较大,邻居几个孩子都好到我们家来打沙包玩。分成两组人,一组扔沙包,一组被打。两个扔沙包的人相距五六米或更多站在两边,中间是一排被打的人,沙包在哪一边被打的人就朝那一面,沙包扔向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躲沙包,或者是接沙包,沙包打中人掉在地上就算输,沙包被接住就积一分。
玩的技巧是扔得:快、准、狠!躲得是要巧、快,还要看准了接一个!气氛热烈,紧张欢快,只听得大呼小叫!只见扔得人急急拿起沙包看准目标快速扔出,只见中间的人迅速跑动,快速转身,谁也不敢怠慢!
踢毽子 踢毽子女孩玩得比较多,毽子是用布包住一个铜钱,缝上一段小管,插入漂亮的么鸡毛,很是好看!玩儿多种多样,正踢、侧踢、弯腿踢,左踢、右踢,还有后脚弹。可以比赛踢的个数,可以比各种花样踢。一个个灵巧无比。
滚铁环 滚铁环的活动男孩子玩得比较多。常常在村中的长街上玩儿。一个圆圆的铁环,另一个长长的铁钩,用铁钩推着铁环往前滚一直不倒,看谁跑得远,跑得时间长。有的铁环上还有小铁圈,跑起来哗啦哗啦地响。滚铁环是个技术活,那时候的路面崎岖不平,想要铁环滚得好,既要保证铁钩控制铁环不离开,又要根据路面保持铁环平衡,还要跑起来顺利,是需要动脑筋的!
打木尜(ga) 巧手的人会用木条做木尜给孩子或自己玩儿。记得父亲给弟弟做过,是他的新年礼物,不知弟弟是否还记得。
父亲找来茶碗口粗细结实木条,锯一段十公分长左右,用刀把两边三分之一渐渐削细削尖,形成中间粗两边尖的样子,再用沙沙打磨光滑;剩余木条取一尺来长,削平磨光滑。一套玩具就做好了。木条必须结实,否则几次就打烂了。
玩儿得时候,把尜放地上,两边是翘起来的,手拿木棍,敲击一端,尜便跳起来,眼疾手快,木棍打在尜的中间,尜就远远地射出去。这要在空阔的地方玩儿,还要看好不要伤到人。有时几个人玩儿,看谁打得远。因为要使劲击打,尜的质量很重要呢。
木陀螺 有剩余的木头,父亲还会做几个木陀螺,样子与现在孩子们玩的陀螺有点像,锯一段5公分左右,一端削尖,打磨光滑,再在尖处打入一颗小钉子,陀螺做好了。再找段细些的尺长木棍,一端钉上布条。
陀螺用手发起来,或缠上木棍上布条一拉也能转起来,再甩动木棍用布条不断抽打陀螺,它就会一直转下去。那时我们姐弟几个都有,常在院里玩儿得满身汗。
另外还有好多玩儿的,自制弹弓、弹玻璃球、天冷得厉害还会去河里滑冰……
03
年前几天妈妈做些好吃的,会炸藕盒儿、炸咸鱼、炸面片,我和妹妹做饼,有时妈妈还会摊玉米煎饼,因为平时做得少,过年可以用煎饼卷菜,我们总会抢着吃。
几乎每年都会养猪,或卖或杀。过了腊月二十爸爸会找来叔伯们帮忙杀猪,因为不喜血腥场面我不愿在现场,听妹妹说,被杀的猪会流眼泪。杀完猪留下猪头等下货和部分肉,都分给提前订好要的人家,因是自家养的猪,肉好吃,每年总会早早订出去。
有时不杀猪,爸爸会从别人家订一套猪下货再买些肉。下货包括猪头、猪脚、各内脏等。爸爸要自己处理干净,点火烧烤掉猪头、脚上的毛,再用热水洗好,还要翻洗猪肠,全都弄得干干净净!紧紧忙活一天。再煮上一大锅,这样过年和年后来客的菜就好弄了。那时天冷,腊月的东西不坏,煮完过一晚那些肉肉都被肉冻包裹着了。
虽然平时也能吃到,但忙起来哪有空正儿巴经做饭,每每过年才能好好过瘾地解解馋。
三十这一天最重要的事儿是贴春联,妈会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去买春联,常常去买学校王老师手写的,王老师写一手好字。我会打好面糊和妈妈一起贴,弟弟妹妹跑前跑后追。
大门口会贴: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长安"横批 "欢度春节"或者"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满人间"等等。进入院子会在墙上或者树上贴"六畜兴旺"、"春光满园",还会倒贴几个福字。
04
除夕晚上,我们帮妈包水饺,爸爸炒几个菜。都忙完爸爸会拿出长长的一挂鞭炮,一端用长竹杆子挑起来,一端顺院子拉开。我挑着,爸去点,点完有段引念先着,他跑来挑着,我们就躲得远远的,或进屋在窗户边透过玻璃看,捂着耳朵看一个接一个的鞭炮爆响,震耳欲聋!放完鞭炮才开始下水饺吃。
晚上会在鞭炮声中入眠,早上也在鞭炮声中醒来。后来有了电视,每年都会认真地看春晚,是过年必备的节目,因此,早年的春晚上一些节目都能记得,反而近几年的春晚都印象不深刻。
初一是拜年的一天,那时没有手机、电话,都是人到场。早起来穿上妈妈做的新衣服,要穿带口袋的。妈会摆上几盘的花生,瓜子和糖果。先跟妈去几家近门长辈拜年,而后爸妈在家接待村中小辈们的拜年,我和妹妹就跟着伯父家哥嫂姐姐们去各处串,每到一家,先说上"过年好!""恭喜发财!"……回家时口袋里已是满满的瓜子,糖果和花生!而弟弟早已不知踪影到哪玩儿去了。我和妹妹就会掏出来看看哪些糖果是没见过的,说着,哪一家给得多,哪一家给得少?说着谁家穷,谁家富?然后会去看男孩子们玩铁环、打尜、抽陀螺……到吃饭点,有大喊回家吃饭的,大家才纷纷散去,各自回各家,有的约好下午继续。下午不到天黑的看不见都不回家。
05
还记得过年举行舞龙、踩高跷的活动。这是我们村办的,村里挑选青壮年参加,计算工分。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春节一直到元宵书,不仅在本村表演,还到周围各村去表演。
每到表演时,远远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公路两边挤满了人,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膀上,我们小孩找空就挤进去,只见长长的一条彩色的龙,有近十米长,龙头威风凛凛,张着大嘴,颤动着龙须。它的前面有一位年轻人举着明亮龙珠左右摆,后面人举着龙头追着龙珠,再后约十来个青年人双手都举两根木撑,跟随着龙头的轨迹飞舞着,人们远远地看着,龙像活的一样伴着锣鼓声上下翻飞,有时龙珠停下,龙头也会停下,摆摆头对视着,大家也停停喘口气。
舞龙队伍后面有十几个踩高跷的人,好羡慕他们这么厉害,踩在这么高的木头上,却还能走路自如!走过去的舞龙已经被大人们挡住看不见,这些站在高跷上的人,一定看得清楚!我使劲仰头,方能看见这些人的面目,第一次体验那种仰视的感觉。
……
小时候的年慢慢走远,而快乐却在回忆中慢慢鲜活起来。那时的冬天寒冷,没有厚棉衣,河里会冰冻三尺,却会因为那些活动让身体温暖,让生活丰富多彩;没有富足的食物让人长胖,记忆中那些美食却回味无穷;现在科技发达,各种活动也连续登场,总感觉年味抵不上小时候记忆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