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刊发重要文章《美丽中国展新颜——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评》。文章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干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为描绘山清水秀、芳草茵茵的美丽乡村画卷奉献自己的力量。
要以“责任在身、使命在肩”的心劲,立绿色发展风向标。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而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从举众力“百塘治污、拆围活淀”,到“一村一策”专项整治,再到建立“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生态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白洋淀生态治理难题正在一步步得到解答,让“华北明珠”再现光彩这一目标也一步步得以实现。广大基层干部应从白洋淀治理中汲取经验,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成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主力军”,不断扩大绿色队伍,带动广大农民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绿色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筑绿色发展主阵地。从古至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总是困难重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亦非易事,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路上总是涌现一批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求实开拓的实干家。例如,北有历任右玉县委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带领右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右玉塞外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南有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他在风沙肆虐的东山岛,带领当地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194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遍植木麻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治服“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对标榜样,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真正把心思用在绿色发展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走绿色发展长征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绝不能持“速胜论”,幻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以黄河为例,曾经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了黄河安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下,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72年黄河安澜。同样,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件事上,也需以坚持不懈、驰而不息之势让农村生态“绿”起来。但目前农田废弃、违规违建等问题还笼罩在地头乡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仍任重道远。因此,广大基层干部要从黄河治理中读取“绿色密码”,凝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共识,以滴水石穿之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关键之举。我们当立“放眼见绿”之志,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按下“美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