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本有关心理自助方面的书,叫《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殿堂级的心理学家,叫吉塔·雅各布,也是图示疗法的开创者之一。
为什么这本书叫这个名字呢?0次与10000次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知你是否也曾遇到过,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或压力事件时,原本你不想发脾气,有情绪化的反应,每次都告诉自己别激动一定要保持平和,但是在应激状态下你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尤其事后你还懊悔悔恨内疚等情绪一涌而上;亦或者是,听身边某个人,也许是个陌生人说了一句无意话,或者一个无意眼神,都会让你敏感脆弱的内心不舒服,感觉不被尊重,很想回怼对方,或者在心里久久不能忘怀等等。
其实在这些重复发生的状况的背后,是我们采取应对的思维模式出了偏差,如果我们没有觉察自我的话,我们很容易会按照以往惯性的“应对方式”去处理,与此带来的结果就是0次与10000次的区别,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重要思想。
作为普通人,我们总是会在一些事件上频繁犯错或感觉受伤。比如作为母亲,自己也知道孩子做不出作业或者没做好的时候,自己不应该大声咆哮或怒吼,或打击,或否定,或批评孩子,用语言暴力的方式去伤害孩子,但是你总是忍不住,其实这就是没察觉自己内心深处有童年伤痛未被处理的投射反应。
在这种时候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死胡同走不出来,深陷自己思维认知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本质上来看就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应对方式”出了差错,这需要我们向内审视才能够觉察。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有过两句名言。第一句话是:“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第二句话:“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因为我们今天的样子,是由我们过去经历过的一切所塑造的,尤其是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不是平白无故存在于我们身上。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都会受到四个不同的内在部分的影响: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和成人自我。
我觉得这四个部分是本书是我们需要核心去了解和学习的重点内容。
比如什么是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童年时期的自己,象征着记忆深处强烈的、未被处理的情绪以及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除了内在小孩之外,我们的行为反应还会受到内在审判者的影响。那什么是内在审判者?具体是指我们在童年和青春期接收到的“有害的声音”,这些声音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
很多“有害的声音”基本都来自于我们的最亲的人,尤其是父母,如果没觉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很容易去评判孩子,比如说:“你会做什么?你怎么这点事也做不好;怎么这次就考了这点分数。”
其实这些有害的声音,不仅会极大破坏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更是会对孩子未来产生深远且不利的负面作用。
卢梭曾经说过一句话:“许多孩子都有很难教育的父母。”
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里说的: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我们的人生剧本由我们自己编写,但前提必须是发现剧本中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因为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告别同样的坏感受、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创伤,所以非常值得学习。
我们每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既不是成为本能放纵的本我,也不是道德约束的超我,而是要努力活出健康自信的成人自我。
因为强大的自我能令我们活得舒适轻松,有很好的社会属性,可以灵活应对压力和挫折,也有感知幸福和找寻生命意义的能力。
从现在,让我们就一起向内看,寻找我们的内在小孩。然后从黑暗中站起来,在阳光里站起来,从此让坏体验发生0次,好经历发生10000次。
深深的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