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乃万恶之邪!
中医认为,湿邪杀伤力强,很多人春天生病的根源就是湿滞。
每年到了谷雨节气,就会出现降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多的情况。
此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湿邪入体,损害健康,诱发各类疾病。
所以,在谷雨过后,一定要重视祛湿,避免湿气滞留体内,危害健康。
谷雨过后,重祛湿,这6大身体迹象,出现得越多,体内湿气越重
1:舌体胖大,有齿痕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早上起床后,舌体两边有齿痕,舌头又胖又大,舌苔白厚等。
这些都是脾虚湿重的典型症状,需要好好健脾祛湿了。
2:皮肤瘙痒,出油起痘
体内湿气过多,津液在内无法正常运转,会有种往出“冒”的感觉。
经常皮肤瘙痒、易过敏,皮肤爱出油,满面油光,甚至起痘痘,应注意是湿气重了。
3:小肚子大,减不下去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
女人,小肚子越大,湿气越多,特点就是减不下去。
体内湿气重,滞留在体内,无法排出,久而久之,便会慢慢导致小腹的水肿,这种严格来说,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显的比较大。
4:大便黏腻,小便浑浊
湿气重的人,排泄系统也会出现异常。
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
体内有湿,大便颜色会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此外,还会出现小便混浊等情况。
5:关节酸痛
体内湿气过重,会使得湿气钻进人体的关节部位。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就会导致各种关节酸疼。
肩痛、腰痛,身体各关节疼痛不适,要警惕是湿气重。
6:身体发沉,精力不足
湿气重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提不起劲来,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惫、乏力。
祛除湿气,谨记“一忌、二勤、三拍、四揉”
一忌
忌食肥甘厚腻之物。
人体的脾脏,运化水湿,也就是,帮助人体排出湿气。
吃过多肥甘厚腻之物,会加重脾脏负担,导致脾受损,影响运化水湿。
一旦体内湿气过重,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损害脾脏,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健脾胃的食物,荤素搭配,清淡一点。
二勤
1、勤饮茶
饮茶,是最简单有效的祛湿方式之一。
用一些健脾利湿的材料,搭配泡水代茶饮,健脾又祛湿。
白鼓丁薏仁茶,泡水喝,健脾的同时,更有利于排湿,一举多得。
将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马齿苋、白鼓丁、芡实、山楂、淡竹叶,炒熟装入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玉米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白鼓丁,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湿,十分有益。
2、勤泡脚
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足部有许多穴位,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帮助排出体内湿寒。
泡脚水温度以38~43度为宜,水量摸过脚踝,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泡脚水中,加入一点生姜、花椒、艾叶等,效果更佳。
花椒,辛温,香气浓重,能够祛除寒气。
热姜水泡脚,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驱走体内寒气,能散寒、除湿。
三拍
1、拍腘窝
腘窝,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此处是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
经常拍一拍,可帮助打通膀胱经,帮助人体祛湿。
2、敲带脉
经常敲打带脉,有助于帮助人体祛湿。
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所以,闲来无事,敲打带脉,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3、拍脚窝
脚窝,藏着人体保健要穴——涌泉穴。
湿气,容易从人体的涌泉穴进入人体,祛湿,也可以按揉涌泉穴。
此外,经常敲打脚窝,有助于阳气生发,阳气,是排湿邪的“根本动力”。
阳气不足,单靠外力,湿邪是很难彻底排出。
因此,经常拍打脚窝,对于祛湿,十分有益。
四揉
1、揉阴陵泉穴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的排湿大穴。
经常按揉,可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
或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
2、揉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
经常按揉,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轻轻按压承山穴会有酸胀感,说明体内有湿气。
按揉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微微发热,说明湿气已经在散发出去了。
3、揉足三里穴
点揉足三里穴,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4、揉腋窝
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
每10圈交换一次,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再换另一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