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12月份,发现自己在写作上越来越文思枯竭的时候,选择了后退一步。不管写作群的运营总监如何邀约,都以各种搪塞,说自己最近工作太忙,说自己家里私事太多,不再跟随写作了。
这样一丢,就是四个月份的时间。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暂时的停留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前进。
自己选择了读书,当时记得应该是受到了一篇文章的启发,文章说自己一年看了50本书后,身上发生了各种神奇的变化。
看完后,非常触动,觉得自己也应该停下来做好储备,做更多的精神食量的输入,才能未来源源不断地供给写作的输出。
于是,停笔,开始读书。
去年短短一两月的时间,就读完了14本书,这些书的选择都根据大家平日的推荐,有几本也是彭小六的推荐书单,照着都一一买了回来,有《精进》、《金字塔原理》、《语言的突破》、《关键时刻MOT》、《穷查理宝典》、《幸福要回答》、《皮囊》、《如果一切重来》等等,去年杨绛先生的离去,也拜读了她的著作《我们仨》,还有就是外国作品,我最喜欢的《月亮和六便士》、《偷影子的人》、《摆渡人》、《1984》等等。
2017年1月1日元旦开始截止到昨天,4个月的时间,已经读完了44本著作。今年阅读更加有目标感,不再看到别人的推荐就下单买书,而是按照作家,将他所有的作品都一口气买回来,一口气读完,不读完不能开始下一个作家的阅读,就这样三毛全集、张爱玲全集都已经读完,目前是在读诺贝尔文学奖典藏书系,共30本,已经阅读完了21本,该系列的丛书计划将在5月份全部阅读完毕。
如果要问,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自己收获了什么。想回答说,看书的收获真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表述明白,但是有一点让自己更加坚信:书籍是我一生的伴侣,没有书籍,就像没有生命存在的阳光、水或空气。
书籍,让我更加明白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本质,让我的眼睛和心灵更加澄明,更懂得人之常情,也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拥有的一切。
书籍,让我更明白了生老病死原来是生命的常态,更懂得生命的本质,是获得富足的祥和的心境,而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荣誉,是更加懂得坚持、爱和平常。
2
北京,夏天已至。
上周五,中午的温度高达31摄氏度,在办公室里面呆着,真不敢相信。
从来没有看天气预告的我,阔腿裤里面为了省去皮带,还穿着薄薄的打底裤,脚上还穿着皮的保暖的运动鞋,到了中午,外面的热浪就开始袭来。
根据往年的经验,五一过后的北京,就会有很多MM们开始穿超短裤、超短裙了。虽然我不敢穿,但是夏天的衣服也要倒腾出来,冬天春天的衣服开始转移到柜子中了。
每次到换季的时候,就非常痛苦,一方面是要辛苦自己倒腾,另外一方面则是看着一年穿不到几次的衣服,又不舍得扔,但是又因为太占地方,又特别想扔。这时候,最痛苦的自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不忍心断舍离。
原来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越多越好,商场为了更多的销售额,逛街时,导购总是会极力的推销他们的产品,鼓吹自己穿上这身衣服多么的好看,要不就说一句俗不可耐,耳朵都听出老茧的话:女人总觉得自己的衣橱里面少了一件衣服!要不就是说:女生一定要对自己好,能穿得花枝招展的,也就这么几年,一定要好好珍惜呀。
每一次都听到这些劝说,有几个女孩子能免疫的。结果就工资卡、信用卡刷爆也买。
买回来之后,这件衣服就躺在衣橱里面,像打入冷宫的娘娘一样被冷落着,等到哪一天,主子突然想到了,就拎起来看看,但是要穿在身上,感觉已经不在流行了。
断舍离不是只体现在扔上,更多的体现在断上,断要先断了念头。
有个同事,为了让自己每个月能在还房贷后,还能省下钱攒着为了将来结婚用,每个月发完工资后,就只留2000元用作生活费,每个月都是掰着手指花钱,更不用说吃饭请客买新衣服了。虽然看着有点惨无人道,但是却是切断冲掉消费的好办法。
断舍离将自己的不用的东西扔掉,但是很多人相信和我一样,都不舍得,那为了克服自己这种心理,算笔账就能狠下心来。
一件上衣价值200元,因为没有可搭配,所以需要买一条300元的裤子来配,一双500元的鞋子来配,如果这些都配好了,每个月只穿3次,每一次送干洗店,一次30元,共计90元,一算为了一件200元的衣服,要付出接近900元的消费,还有浪费时间到干洗店,还花时间去思考如何搭配、逛街找搭配、还需要各种保养。
如果这件衣服扔掉也就是200元没有,但是留着它,何止200元事情。
所以如果计算一下成本,如果不值得,就需要忍痛割爱把无用的东西扔掉。
物质的东西是一方面,精神的东西更是如此,多余无用的累赘,更需要我们定时清理,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更有价值的装进来。
断舍离,让我想起了60年代出生的的父母,他们小时候,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是人活的干净单纯,没有太多的无休止的欲望,更没有因欲望而到来的明争暗斗。
生活要后退,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要保留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身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的更加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不要什么,而不像浮萍那样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