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是目前我读到的唯一一本会让人产生震慑之感的书,它竟让我有了一种错觉,似乎现实生活并非肉眼可见的真实,而书中的人事情景才真正还原了最真实的人性。
用震慑这样的词来形容这本书,我丝毫不觉得夸张,我的确是个看书能把自己看进书里的人,有过意犹未尽也有过不能自拔,但像震慑这样有力度的词确实从未出现过。我反复的阅读着书中让自己受到冲击的段落,不禁感叹,本书的作者豆豆到底是个怎样的大才才能写出这样的情节和人物来,相比之下……算了,完全没有相较的可能。也许你没听过《遥远的救世主》但也许你看过电视剧《天道》,这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的电视剧就是根据本书改编而来。
《天道》拍摄于2006年,随后遭到禁播十年之久,尽管现在已经开放但也有情景的删减,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那个年代它确实有人们观念里叛离传统标准和违背道德理法的东西存在,如今放开,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社会在不断开化,人们的观念在逐步得到解放。我在想,这看似不可言传的东西和存在冲突吗,一点也不,但某些观念和想法就是只能存在于心绝不可宣之于口,因为说出来你就是离经叛道你就会遭人诟病,这很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而有意思的恰恰是可能诟病诋毁你的人也怀揣着和你同样的心思,这不可笑吗,但你也只能默许,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谁让人家没说你就偏偏说了呢。人,要说大家都说的话才是人,说别人都不说但心里都有的话就不是人了,这就是规则。
而对于传统这个词我有这样的理解,传统是传承统一下来的观念,传承和统一本身来讲就是一种限制和规范,它会框住人们的言行举止让一切标准化流程化,在传统规定的界限内你至少不会出错,但想要突破和有所发展就会变得困难重重,如桎梏加身。但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初,强调传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群体步调高度一致,一个体系才会迅速稳固的建立,就像有了牧羊犬看护的羊群看上去才像个有模有样的群体,不是一盘散沙不会四处逃窜,这就是传统束缚的力量。而随着社会急速发展的需要,老传统似乎看上去已经面目全非,随之创新应运而生,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打破原有传统的约束,建立一套全新的传统,然后再打破再建立。所以你看传统也在与时俱进也在更新换代,就像20年前你怎么也想不到手机戳几下就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就像禁播了10年的电视剧现在也获得了解封,这本是就说明社会意识在迅速觉醒当中,这是社会属性决定的,人为根本无法阻止。对我而言,我绝不抨击传统,因为它是根基,它是让社会成型的规范。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会不断更迭,以前不能的现在可以了,以前不可理解的如今也能接受了,你要承认的是传统都变得包容了。所以在我看来,传统到现在可以不再被当成一种约束,你大可不必受制于它,但是要心怀敬意,绝不可蔑视和恶意攻击。
东拉西扯了很多,要言归正传了。关于这本书,我最想说的就是让我产生震慑感的三处来源。一、丁元英此人,二、芮小丹、林雨峰、刘冰之死,三、开篇的那首名为《自嘲》的词。“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当你觉得这个人很特别的时候,千万别对这种人动心思,一但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除了自己受折磨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这是肖亚文对丁元英的描述,在故事的开始作者就直给了丁元英的人设。但我对这样的人设开始就存在很大的疑问,第一,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对他的描述似乎超出了人的范畴。第二,有极大虚张声势的可能,创作可以高于生活也可以用博眼球的文字吸引读者,可你要知道,在创作上开头如果声势过于浩大后面的内容撑不住就极有可能虎头蛇尾偃旗息鼓,人物亦如此,前面人设给的太过另类如果后续人物填充不够丰满,那就只会让读者觉得作者开篇说的是个妖怪而不是人了。但,当我读书过半的时候,丁元英这个人就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成型了,他有血有肉就活生生的站在那儿……
你说他是魔,他有佛的明理和通达,你说他是佛,他有人的情爱和眷恋,你说他是人,他有魔的邪恶和手腕。你说他是谁,他就是丁元英,他让芮小丹痴迷,他把林雨峰逼上绝境,他用人性审判刘冰,这些让我真真感叹了好久,好厉害,真的好厉害,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于情节我不想过多剧透,因为这本书的精髓根本不在情节上,情节只是贯穿始末的表达方式,它的精彩在于对人性极其精准的把握和对事物发展精算式般的控制上,这么说吧,如果丁元英是正常人的定义标准,那我充其量就是个大傻子,这不是自嘲是实事求是。所以这里我只对丁元英在几个情景中的对话做些小小的评论,实在不敢造次了。
情景一,身为女警的芮小丹为了能让十恶不赦的罪犯招供去求教丁元英,罪犯王明阳高知高智高学历,在犯罪集团充当军师的角色。丁元英回答,这个人需要一个句号,你可以给他画一个。芮小丹不解,“句号是什么”。“灵魂归属感”丁元英解释道说“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是人性,你帮他找块干净的地方归宿灵魂,他需要的不是忏悔,而是一个可以忏悔的理由”。芮小丹接着问“如果他不需要呢”,丁元英答,“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好一个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人之所以被称为人就是因为人存有人性,非禽兽非牲畜,大部分人的思考和行为动因都是受人性影响的选择。我认为,人性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相同的人性寄托的宿主各不相同,有的宿主会选择放大人性的弊端当然也有的宿主会突出人性的良善。所以,你不要觉得是人性在控制你,实则你是可以控制它的,当你清楚的知道你要凸显什么和规避什么的时候,也许你就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至于忏悔需要理由,我完全同意。人的行为无论多千奇百怪肯定是有理由作为支撑的,没有理由的行为与疯傻无异,但你仔细想想,理由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夯实,甚至不堪一击。想要让对方承认自己是错的,强摁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想要的总不会只是一个类似鞠躬的动作,你要的是内心的折服。所以,没有什么比击碎对方的理由来的更彻底的了,如果需要,你大可再来个灾后重建,建成你想要的样子。
芮小丹在受到丁元英启发后,她和王明阳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她说,“这里不是擂台,你我既不是斗志也不是比学问,而是讲理。”王明阳淡淡问道“讲谁的理”。芮小丹答“讲你的理,讲强盗逻辑,如果你连强盗逻辑都讲不出来,那么法律要求的严谨极限对于你就只能量化到此了。”王明阳说“强盗的逻辑,直接获取,冒险,刺激。”芮小丹针锋相对的说“这样讲,似乎你还算条好汉,但我以为,强盗的本质就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随后,王明阳神色惊异。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破格获取这个词,似乎有点发人深省了。她说的对,所谓破格其实就是一种不公, 无论获取什么只要不在统一条件下都不算是一种公平和对等的状态。但是破格获取和强盗本质还有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是否真的能画上等号,我确实说不太好。说不太好的原因是我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但是好像找了几个角度也无法辩驳它是有误的,这个思维引导确实有些刁钻了,很有诡辩的味道。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很厉害。她成功击碎了王明阳的心理支撑,给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忏悔的理由。
情景二,丁元英同意送芮小丹一个礼物,一个名为“扶贫”实际上是“杀富济贫”的计划。丁元英要去五台山拜佛求经,于是就有了和芮小丹下面的对话。芮小丹问“烧香拜佛讨个什么呢”丁元英答“讨个安心。合了国法,还得看看合不合佛法。”芮小丹想一同前往,可是碍于刑警队事务繁忙抽不开身,所以此次不能陪同前往。丁元英说,“请了假你也不便去,这事多少都有点寻经求道的意思,少不了楚风也要去凑个热闹,带个女的就不合适了”。芮小丹自嘲的一笑说“是我自作多情了,可我已经说过不能去了,你深深表示一下遗憾不就得了。”丁元英望着窗外说“这就是圆融事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崩塌不远了”。这话说的多好,圆融事故这词在我看来不褒不贬,我更愿意把它看做生存赋予的技巧,与之相通的还有讨好卖弄阿谀奉承随波逐流,这些通通都是在向生存低头,何错之有。但是,品性,又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拜高但万不可踩低,你可以坐事不理但万不可成为帮凶之一,而且不能给自己任何一次放纵的机会。因为,确实,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崩塌不远了。
情景三,在一次酒局上,肖雅文说她问过丁元英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人处世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丁元英是这样回答的“恰到好处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来,是假的就立不住”,肖雅文表示没听明白,丁元英随即给出了这样一句话“随缘惜缘不攀缘”。我的认为是,但凡刻意必不真实,如有不实必有破绽,有了破绽就会被定义为虚假,如果以被认定虚假的结局告终那大可不必费劲心力的做到刻意的正好了。我不相信世上有恰到好处的人,但我见过真实的人,真实的人其实比恰到好处的人更容易让人亲近,因为真实本身就具备消除戒备和防范的魅力,至于我,我不是,但我希望是。至于“随缘惜缘不攀缘”,我随缘,但我不是什么缘都惜,我攀缘,但攀的是也要攀我的缘。
下面就来说说芮小丹、林雨峰、刘冰之死。芮小丹,一个完全人格独立的女人,她的现在以及她所设想的将来完全是她自己的生存支点,丝毫没有给“从属”“依赖”留有空间。这是丁元英对芮小丹的评价。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把丁元英爱到了骨头里,她对丁元英的痴迷不可言说,是折服吧,丁元英把天国的女儿也收服了。在书中,芮小丹死的干脆利落,利落到我有点惊诧,反复看了那一段文字,没有任何啰嗦和不舍。在追捕逃犯的过程中芮小丹被炸弹炸成重伤,脚被炸没了,脸也毁容了,然后她只留了一句“元英,我不能在疼你了”就顶住胸口开了枪。很多人不解,身为警察的芮小丹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似乎和她警察的身份极其冲突,我也想过,到底为什么,可能是面对不了自己的残破吧。而在芮小丹闺蜜问及丁元英的时候,丁元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她觉得自己没用了……林雨峰,一个在商场叱诧风云的人物,一个在音响界开疆拓土的领军人物,用开车冲下悬崖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居然无知无觉的被丁元英牵着鼻子走,一步步掉进丁元英早就设计好的杀富济贫的陷阱,尽管后来有反击但也是回天乏术。其实,如果他不是他,他就不用死了……刘冰,纵身一跳,从20楼的高层自由落体,粉身碎骨。临死前,他把丁元英给他的文件袋用力抛向空中,一张张白纸散落而出,他大喊:丁元英!你说慌了!你说慌了!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绝望和凄凉,我在想,他怎么能不死……好像不能……
这三个人的死实打实的对我产生了冲击,为什么,因为在我的主张里,自杀是一件特别无谓的事,就是一点意义也没有。人,最坏不过也就是个死了,可是活着一天就是一种变数的可能,活着就代表还有机会,选择死是真的不能改变什么了么。如果说芮小丹改变不了什么我觉得还说的过去,伤残和毁容,未来也许对她毫无意义,可是林雨峰和刘冰从这点上就真真说不过去了。林雨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场商战的失利大可从头来过,不能从头至少安度余生是可以保证的。刘冰,本就一无所有,就算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也无非还是一无所有,何必都要寻死呢。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面对这三个人的死我竟没有丝毫的不解和疑惑,应该这么说,我认为他们都死得其所。这个就很可怕,就在我读完还在回味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对于自我了断这件事一本书已经悄悄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对于芮小丹的死,丁元英的一句,她觉得自己没用了,让我恍然。芮小丹身上没有依附和丛属这样具有女性特点的特征,但她身上有一种极强的保护欲,她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全力守护自己爱到骨子里的这个男人,就算知道她和丁元英可能没有未来,她也只希望丁元英送她个扶贫的神话,让她以后能有个念想,仅此而已,她不纠缠也不牵绊。所以,芮小丹在知道自己已无用处的时候选择了自杀。林雨峰呢,他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设计的口号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只有茅!没有盾!”这就是林雨峰本人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他。在商场上捏爬滚打历经风雨,怎么会经不起这一次挫败,他能输,但他输的起钱却输不起人。只要他点头,两和,可是面对丁元英的步步为营精心策划,面对自己在众人面前夸下的海口立下的军令状,他这样自负的一个人怎么肯任人摆布忍气吞声的妥协就范呢。所以他选择开车冲向悬崖,来保护自己最后的颜面。说实话,在读到林雨峰冲向悬崖的时候,我竟然觉得有些悲壮有些惋惜,但,死得其所。至于刘冰的死,更让人说不出哪里不对,上帝给你两条路,生路坦途获利少,死路荆棘获利多,人性的贪婪被刘冰无限放大,然后绝望的死在了自己的选择上。至于丁元英在此扮演的角色,应该就是那个上帝吧,而唯一与上帝不同的是,上帝可能只是给你选择的机会,而丁元英早早就看到了故事的结局,他是用刘冰自己的人性审判了刘冰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良多,要怎么形容这本书,我词穷。用书中的话,现在的艺术作品大都都是小感觉、小情调,缺的就是一把骨头,骨头是什么,骨头就是见解,就是魂。这应该就是一本有魂的书吧,书里包含着佛学,禅修,对人性的剖析,对事物的掌控,尽显高级和智慧,让我对作者无比赞佩。再回到开头那首叫《自嘲》的词,自我嘲讽辛辣,自我剖析深刻,如此高的意境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真真好一个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