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当你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他就是不听,你不知所措,脱口而出:“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猛然发现,这句话是多么熟悉,多么刺耳。多年前,自己的父母也曾这样絮絮叨叨过,“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的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那时的你是多么不屑一顾,你有你的想法,你就是不想按部就班地成为父母心中完美的小孩。如今你不想让孩子再经历和你一样的痛苦,想让他们少经历挫折,甚至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比你更优秀,但是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父母的样子,以爱的名义在支配自己的小孩。
为什么大量的家庭在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也许这本书能带给你全新的理念,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这本书重点传授三个教养方法,讲述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立。第一个方法是既不批判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第二个方法是正确应对孩子的课题,不要横加干涉;第三个方法是构筑良好亲子关系,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不管教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常年致力于阿德勒心理学研究,对阿德勒思想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指导员、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顾问。本书的观点正是依据阿德勒思想提出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法: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不批评,很容易理解,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大人也是如此,而且批评未必能改变孩子的行为,还容易带来负面影响。为什么你越批评,孩子越叛逆,为什么他明知道这是错的,但还是要做?什么情况下,孩子会做出让你觉得要批评的事?归结起来有三种情况:
(1)孩子渴望被关注。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因为比起被忽视,他宁愿通过被批评来获取父母的关注;
(2)批评短暂地制止了问题行为。这不是因为批评奏效了,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不得不顺从,最终孩子会因为逃避批评而不去积极做事,变得懦弱消极;
(3)孩子不懂事,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需要改正的。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批评不好,那是不是表扬就可以呢?作者认为,表扬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成为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努力的孩子就麻烦了。我认为,适当地表扬见仁见智,但也要分情况。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网上有个段子,一岁的弟弟刚拉完粑粑,妈妈夸“弟弟真棒”,上了初中的大儿子忍不住说了句“这都能被夸,羡慕弟弟”。结果第二天大儿子上完厕所出来时,全家列队喝彩鼓掌,夸“哥哥真棒”。
第二个场景:丈夫在公交车上没有吵闹,妻子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了不起,这么安静”。
以上两个案例,大家是不是觉得哥哥和丈夫的行为是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的事,突然地表扬反而有点小瞧了他们,甚至是调侃。那为什么要表扬孩子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平等地看待孩子和大人。
通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表扬?原以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竟然做到了才会大力地进行表扬。像案例中的拉粑粑、在公车上保持安静,再比如随手捡起走廊的垃圾,这些都是最基本应该做到的,根本不是什么人类从未做到的伟大事业,大可不必表扬。如果过分地依赖表扬来刺激良好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做了。比如在捡垃圾前先确认下周围有没表扬自己的人,如果没有表扬的人就干脆不去捡垃圾了,这就是问题。
那么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作者说可以用“谢谢”。比如,孩子在图书馆很安静,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让我们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看书环境”。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当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会乐意去做更多积极的事,也不会再盲目地渴望获得表扬。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方法的重点内容: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接着我们说第二个方法:正确应对孩子的课题,不要横加干涉。
有一天,身边的一个家长一整天都忧心忡忡的,一问说今天孩子期末考。我有点诧异,孩子期末考,你紧张什么?
电影《万箭穿心》中,儿子和母亲争吵,儿子问“你除了问我考得好不好以外?还有没关心过我其他的?”
现在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问题上都普遍存在焦虑的状态,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差的,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自己辛苦赚钱供孩子读书,就是想要他们能出人头地,但你还不给我好好学习。我们要认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孩子不是为你学习,学不学习必须由孩子自己来解决。即使不好好学习成绩下滑了,责任也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了,你就指责他,被戳中痛处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好好学习。
学习是孩子的事,那么作为父母,是不是就放任不管呢?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呢?
(1)]清楚地告诉孩子,人生不会因为一场考试或者考了一个好的学校,从此就一帆风顺,学习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2)引导孩子学会感受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识的快乐,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我很乐意帮你。
(3)不要因为是考生就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如果父母说:“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孩子也许就会以学习为理由不去承担其他事。这可能导致孩子连学习这件事也做不好。作为家庭的一员,合作很重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认同感。
如果你用尽办法,孩子说,他就是不想学这么办?作者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也没办法。告诉孩子:好吧,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等你什么时候想学了,就好好学,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相信孩子。
如果在你因为孩子问题焦虑的时候,作者说,你不妨想象一下,孩子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最期待得是什么?是不是只要他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行,其他外在的东西都不再重要,哪怕学习成绩为零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就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坏的父母,只有笨的父母,不如放好心态,倘然接受孩子最真实的一面。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方法的重点内容: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平等对待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认同感。接着我们来讲最后一个方法:构筑良好亲子关系,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事半功倍的基础,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则是实现自立的关键。面对孩子的人生,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1)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树立自信。很多孩子会因为某一次的失败或学习的失利,就认为自己不行,这种想法可能会伴随一生,让孩子没有自信独立面对需要自己解决的课题。
(2)让孩子明白:必须认真学习,但没必要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学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最终的结果需要自己承担,不用认为自己辜负了他人的期待而消沉,只需要再好好努力就可以。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作者说,孩子的短处和缺点就像黑暗,父母总是关注孩子的短处和缺点,并试图通过批评来纠正,这样黑暗既无法移走也不能消除。那该怎么办呢?投以光明就好了。如果投以光明,黑暗就会消失,不要看短处,要看长处。或者把看似短处的地方当作长处来看待。比如孩子专注力不够,但发散思维很强,想象力丰富。
(4)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父母的包办人生不一定能许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如果孩子已经勾画好自己想要过的人生,父母却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认可,产生抵触心理,反而无法冷静思考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有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
我们来回顾上面讲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了:批评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依赖表扬也容易让孩子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努力,要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主动做 积极的事。其次,我们讲到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家长不应该横加干涉,要引导孩子学会感受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识的快乐,接受孩子最真实的一面。最后,我们讲到了:如何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以上就是《不管教的勇气》的重点内容,祝愿每一个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你,在育儿的路上能够更加地从容,最终能够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