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说一个“会记住很久很久的场景”,那答案应该是高考结束一个月后的谢师宴。
记得那时我顶着一头金发,紧张地躲在饭店旁边的停车场里徘徊,纠结了二十分钟要不要走进去。其实在来饭店前,我已经连续纠结了好几天。
中学时期的我向来是老师眼中的 N 好学生,学习好、品行好,在班上的人缘也很不错。
但是我始终有一个奇怪的执念,那就是在高考结束后,冲去家附近最酷的理发店,染一头最酷的金发,好像那样就可以向全世界证明,我已经彻底脱离“小孩子”的世界,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做选择的成年人了。
染完头发,发型师让我看向镜子的那一刻,我后悔了。
几天之后,在毕业班群里收到谢师宴通知的那一刻,我更加后悔了。
我欲哭无泪地看着镜子里金得发亮的头发,脑海里浮现了老师和同学在谢师宴上看到我的一万个反应:惊讶、惊吓、忍笑、爆笑……
一直把我看作模范学生的老师可能会忍不住问:“高考搞砸了吗?一时受不住刺激?”
方才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到高考的同学们可能会靠过来调侃:“还行啊你小子,走在新一批大学生的潮流前端了。”
个别口直心快的同学还很有可能当场就在饭桌上说:“你染这个颜色好丑,好非主流哦。”
高考结束后,我还满怀期待这一头金发;站在谢师宴的门前,我却恨不得冲去理发店,立马换回那一头象征“正常人”的黑发。
足足纠结了三十分钟,最后我跟班主任老师借口“急性肠胃炎”,离开了饭店,也错过了这毕业多年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高中同学聚会。
后来我在大家发的聚会合照里发现,几个以前跟我一样是模范学生的同学也染了各种发色,在人群里特别显眼。不过他们无一不站在角落里,表情也略带尴尬,摆出一副配合大家的笑容。
看到这张合照,我忽然不知道自己的“后悔”还有没有意义了。
我们内心一直有一股声音要「做自己」,变着花样找刺激,以为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站到大众标准的蹦极台前,我们还是服从“标准”,胆怯地往后退了。
嘴上说着自由万岁,但面对家人,还是不敢摊开聊聊 30 岁但还是不想结婚这档子事。
一边喝着肥宅快乐水,一边摸着自己的肚子默默自卑,心里还是羡慕那些瘦成闪电的白骨精,感觉还是那样比较美:)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足够开放、可以拥抱多元,但其实怂得很。
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很难察觉在年龄、性别、外表、婚姻状态、学历背景、身心能力等方方面面,我们心中脑中形成了多少内隐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