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德鲁克分享成就人生的重要经验


彼得·德鲁克成就卓著,不仅享有“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盛名,同时,他还是一位极其高产的著作家。一生出版专著39部,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这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造福现代组织社会。

但是,德鲁克虽然有博士文凭,但他并没有脱产上过大学,可以说是自学成才。1995年,德鲁克先生以《关于人生,我有7条经验分享给你》为题,撰文回顾自己成长历程,分享年轻人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追求完美,如何保持高效,如何应对变化,如何突破自我等等。

因为是亲身经历,作者如家常般的语言娓娓道来,朴实而亲切,其观点,至今对我们特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来说,仍有着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德鲁克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父母亲学养深厚,位高权重,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德鲁克厌倦了学生生活,迫切希望出去见世面。所以不到18岁读完了高中,就离开了在的家乡,到德国汉堡一家棉花出口公司当上了实习生。

当时,在奥地利和德国上大学用不着随时上课,等四年过后,参加结业考试就行了。所以来到汉堡后,他去汉堡大学法律系注了册,因为大学并没有开晚上的课,他白天又得上班。所以。所以德鲁克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完成的大学到博士的学业。每个星期,他有5天夜里都泡在汉堡著名的城市图书馆,

在汉堡,德鲁克开始踏上了自我奋斗、自我成就之路,也收获了值得终生铭记的人生经验。


第一条人生经验,树立人生目标——来自威尔弟的启示

德鲁克兴趣广泛,在实习生期间,他每个星期去看一次面向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的免费歌剧。一天晚上,他去听19世纪意大利伟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一部歌剧——那是他1893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名叫《法斯塔夫》,那天晚上《法斯塔夫》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经过一番研究,惊讶地发现,这出充满欢乐、充满对生活热爱、有着难以置信活力的歌剧,竟然是一位80岁的老人创作出来的!

有人曾问威尔第,像他这样一位名人,到了这么大的年纪,又已经被视为19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为什么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创作这样一出要求极其苛刻的歌剧呢?

“身为音乐家,”威尔第说道,“我一辈子都在追求完美,可完美总是躲着我。所以,我有责任一次次地尝试下去。”

这些话给德鲁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永远忘不了。

于是,18岁的德鲁克,打定主意:“不管我这辈子会干什么工作,威尔第的话都将是我的指北星。”

他想:如果我能活到很大的岁数,我也不会放弃,而要继续前行。与此同时,我还要力求完美,哪怕有一点很清楚:完美永不可及。

果然,德鲁克几乎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有十部著作是在生命的最后10年出版的,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在他去世后一年出版的。


第二条人生经验:终生追求完美——来自菲迪亚斯的故事

在汉堡当实习生那段时间,德鲁克读到一篇文章,让他体会到什么才是“完美”。

这是一个关于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故事。

公元前440年,菲迪亚斯接受委托,在雅典的帕台农神庙的屋顶上修筑雕像,2400年后的今天,这些雕像仍然伫立在那里。如今,它们已经成为西方传统中公认的伟大雕塑作品。

当时的人也对雕像赞声一片,可菲迪亚斯把所花费用呈交上去的时候,雅典城邦的会计却拒绝付款。

“这些雕像,”会计说,“伫立在神庙的屋顶上,而神庙则修在雅典最高的山上。人们只能看到雕像的正面。可你向我们提交的费用却是全身像,也就是说,连雕像的后背也计了费。但没人看得到它们的后背。”

“你错了,”菲迪亚斯反驳说,“天上的神祇看得到。”

德鲁克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人必须力争完美,哪怕只有“神祇”看得到。

所以每当人们问他,你认为自己哪本书最好,他总会笑着回答:“下一本。”他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他永远希望他手里正在创造的那本书比我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好,更重要,更臻于卓越。


第三条人生经验:持续学习进步——当记者时的决心

棉花出口公司的学徒工作极其枯燥,德鲁克认为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几年后,他来到了德国的法兰克福,在那儿的一家经纪公司实习之后,在20岁生日那天,他被法兰克福的一家最大报纸聘为金融和外事撰稿人。

同时,他还继续在大学里报名修读法律。

记者要写许多主题的文章,所以,他决定对各学科尽量多做了解,做个称职的记者。

他们早上6点开始工作,下午2点一刻完工,最后一版付印。于是他又开始强迫自己下午和晚上学习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社会和法律制度史、世界通史、金融,等等。

渐渐地,他发展出一套知识体系。我对它不断进行扩充。

每隔三四年,他会挑选一门新科目,可能是统计学,可能是中世纪史,可能是艺术或者经济学。3年的学习绝对不够掌握一门学科,但可以实现基本的理解。

所以,60多年来,德鲁克一直在定期学习新的学科。它不光带给了他大量的知识储备,还强迫他打开眼界投入新学科、新方法——他所学习的每一门学科,都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假设上,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四条人生经验:不断修正检视——报社主编的教诲

德鲁克22岁就成了3名助理主编之一,编辑部里都是一些很年轻的人。报社主编当时大约50岁,他是当时欧洲的一位顶尖新闻记者。主编呕心沥血地培养、磨练这支年轻的记者队伍。他每个星期都会和每个人讨论我们完成的工作。

每年两次,一次在新年之后,一次在6月暑假开始之前,他们会花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和整个星期天讨论过去6个月完成的工作。

主编总会从年轻的记者们做得很好的事情谈起,接着,进入到他们努力想要做好的事情。接下来,主编会回顾他们做得还不够努力的事情。最后,他会严厉批评他们做得糟糕以及没能做到的事情。

会议的最后2小时,德鲁克他们要对未来6个月的工作进行安排:

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做哪些事情?

哪些事情应该有所改善?

哪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事情?

一个星期后,他们每个人都得向主编提交此后6个月的工作和学习计划。

德鲁克很喜欢这个过程。他后来到美国后,也一直利用法兰克福主编教给他的这套过程。

他每年夏天会留出两个星期回顾自己前一年的工作,先从他做得好但还应该、还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入手,逐渐来到他觉得做得糟糕或是应该做但没做到的事情。然后会确定他咨询、写作和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第五条人生经验:高效来自新要求——来自高级合伙人的教导

1933年,德鲁克从德国法兰克福来到英国伦敦,起初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做证券分析师,一年后,他到了一家发展迅速的私人银行,在那里当上了公司的经济师以及3名高级合伙人的执行秘书。其中一位是公司创始人,70来岁。

到公司3个多月之后,创始人把德鲁克叫进办公室。那时的情景德鲁克一直历历在目。

老先生说:

“我明白你在保险公司做证券分析做得很好,但如果我们还想要你做证券分析工作,我们就会让你留在那儿。你现在是合伙人的执行秘书,可你却还在继续做证券分析。要在新岗位上发挥出效力,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

德鲁克当时虽然气坏了,但他意识到老先生说得没错。之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工作内容。

“从那时起,每当我调到新的工作岗位,我就问自己:要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效力,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呢?每一次的答案都不一样。”

晋升到了新岗位上的能人,能真正获得成功的并不多,反而有不少遭遇了彻头彻尾的失败。更多的人既不成功也不失败,而是成了平庸之辈。只有很少人能成功。

本来在10年、15年里都称职胜任的人,怎么突然就变得不称职了呢?“原因都出在人们犯了我60年前在伦敦那家银行里出的错误。”

他们在新岗位上继续做着从前旧岗位上干得成功、为自己带来了晋升的事情。

他们变得不称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称职,而是因为他们在做错误的事情。

真正卓有成效的人士(尤其是大型组织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的高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迫自己仔细思考新岗位的要求。

人一旦学会了这一点,就永远也不会忘记,之后,几乎毫无例外地能在新岗位上取得成功。

不需要什么卓越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只需要全力关注新岗位的新要求,即新挑战、新工作、新任务最关键的要点。


第六条人生经验:自我反馈分析——借鉴教士的学习纪律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搬到美国,又过了好几年,大概是1945年前后,他为自己选了一门为期三年的研究课题:欧洲早期现代史,尤其是15和16世纪。

他发现,欧洲有两家机构在此期间成为了欧洲的主导势力: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和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这两家机构的成功都源于同一种方法。它们均成立于1536年,并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相同的学习纪律。

每当耶稣会教士或加尔文派教士要做重要的事情,比如做出关键决策,他就会把事先预料的结果写下来。9个月之后,他会将实际结果与事先预料的结果相比较。

这立刻就能说明他什么地方做得好,他的强项是什么。这对人获得自知之明是最重要的事情。

此外,它指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怎样的改进。

最后,它又指明人有哪些能力不及的地方,有哪些不应当尝试去做的事情。

知道自己的强项、知道如何改进,又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力有不逮——这些都是不断学习的关键所在。

50年来,德鲁克一直遵循这套方法。并在他为《哈佛商业评论》写的著名的“自我管理”的文章中分享了这条经验。这篇文章还收录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


第七条人生经验:随世界改变而改变——来自熊彼特的启

1949年的圣诞节,德鲁克开始在纽约大学教授管理课程。他73岁的父亲,从加利福尼亚赶来探望他们。

那是1950年1月3日,他和父亲一起去探望父亲的老朋友,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名满天下的熊彼特此时已经66岁,是他在哈佛执教的最后一年,在美国经济学会的主席职位上也非常活跃。名声达到最高峰。

两位老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回忆往昔岁月。

冷不丁,父亲笑了起来,问熊彼特:“约瑟夫,你还记得从前说起‘自己最希望被人记得是什么人’的事儿吗?”熊彼特大笑起来。

熊彼特30来岁时说过一句名言。当时他已经出版了自己最初的两部经济学巨著,正是踌躇满志之时,于是放出狂言,说自己最希望被人记得是“欧洲漂亮姑娘们最棒的情人,欧洲最了不起的骑士,有可能还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熊彼特说:“没错,这个问题对我仍很重要,只是我现在有不同的答案了。”

他一定看到了父亲脸上吃惊的表情,因为他继续说:

“你知道,阿道夫,到我现在这个年纪,已经明白光是被人记得写过几本书、提出过一些理论,还远远不够。除非他给别人的生活带去了不同,要不然,这个人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们拜访熊彼特5天以后,大师便去世了。

德鲁克从来没有忘记那次谈话。他从中学到了3件事情。

首先,人必须自问,最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地方。

其次,人应当随着年纪增长有所改变。不光是变得更成熟,也要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最后,为别人的生活带去不同,是一件值得被铭记的事情。


德鲁克在回顾影响他人生的七段经历之后,还告诫我们:

个人,尤其是从事知识工作、努力保持效率、不断成长和改变的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发展和定位负责。

每个人都应该负责任地扪心自问:

我现在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岗位?

我现在有资格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现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经验,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这些决策也不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做,还必须根据组织的需求来思考,根据对当事人优势、能力和技巧的外部整体评价来拿捏。

个人发展的责任必须要成为自我发展的责任;个人定位的责任,必须成为自我定位的责任。如若不然,知识工人不可能在漫长的工作年限中保持高效和生产力,并不断成长和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165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0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95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8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3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42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4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0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40评论 2 31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2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64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5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2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7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2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18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