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回来有点累了,很想葛优躺,吃完饭洗碗,无意中在洗碗槽中发现一坨软软地在蠕动的东西,以为是水蛭,定睛一看又像是“蜗牛”,还在动,看着触角进去又出来,出来又进去,思绪开始发散,有眼睛吗?嘴巴又是哪里呢?这样没壳还能活吗?又想到了法布尔昆虫记,原来法布尔每天都是这样在观察着生物,挺有趣呢。我就这样干巴巴盯着看了半天,最后拿棉签小心翼翼把TA挑出来,给娃看,娃问TA为什么会在这里呢?吃什么呢?不会饿死吗?我回答“蜗牛”大概喜欢菜叶吧,然后把TA放生到楼下面的土壤里。
经过这么一段“折腾”,平静了不少,回过头想似乎哪里不对劲,这个蜗牛的腿咋好像不太一样呢?上网一查,结果是蛞蝓,俗称鼻涕虫,身体长度是均匀的,但头部和蜗牛特别像,蜗牛离开壳是无法存活的,对此不禁失笑。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根据已有的常识去判断一件事情,一度以为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待到发现犯错误之后才想到进行新的知识更迭。而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有质疑精神和好奇心的驱动。
如何才能有这个驱动力呢?日子的琐碎很容易让我们遗忘关注一些小美好,容易变得惯性而麻木。
我想到的是增添一些新鲜的事物刺激大脑,同时减少一些无谓的消耗(比如无关紧要的聊天),让自己的节奏稍微慢下来,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