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我们应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流程垃圾分类运行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看似是日常“小事”,却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事难事,是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也使得环境隐患日显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无论是从资源化利用角度看,还是从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出发,实施垃圾分类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新风尚。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主动作为。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跟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这项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好广大志愿者团队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通过广泛引导宣传,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参与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必能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注入活力。
垃圾分类,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治理方式。有的地方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法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正确的分类投放方式深入人心;有的地方在机制上结合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探索建立“爱心超市”,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可获积分,借此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励更多群众参与;有的地方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从源头投放、中端运输、后端处理等环节,严控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做到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有力、有为、有效的举措,“随手扔”变成了“随手分”,人们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能力都得到提升,为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陈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