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读李雪老师的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是的,这本书我超爱的,因为和我的想法有很多切入点很相同,也让我在每次思考的时候,都会在想,为什么我会这么做为什么我会这么想?从自己的儿时经历,去思考,去治疗。
在我的家庭中关系非常的复杂,有一次,长辈说要出去聚会,问我们几个小辈要不要去,我当时是考虑一会,在想我明天是要交作业的,不知道参加完聚会,会不会回来太晚,写不完,所以我拒绝了自己的好奇心而没有去参加,家里长辈则强势的决定那就都别来了,这个事情最后的结果是我自己写作业,而其他小辈则“受拖累”也没有去。相信不少家庭都会有这种事情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倒是提倡我的坚持还是同情其他人而谴责我?我想,在经历一次我还是会如此,因为我做我该做的事情,而非去迎合多数人的眼光。李雪老师称之为清晰的自我界限,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呢?就像我家中其他同辈人会非常生气?或者朋友向你借车而你拒绝之后的愤愤不平?亦或者,当你喜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冲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要摸人家而被人家躲开拒绝呢?因为我们是独立个体,都应该都一个清晰的自我界限和认识其他的界限,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所不喜爱的。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情谊,私心等而想改变你的界限,俗称踩你的底线,给你一个道德绑架。
说到底,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很多就是你应该听我的,而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被教育的,然后高举大旗说,我们要改变,我们要创新,我们要进化教育方针,我们要抵抗父辈的教育,多么多么不好,可是真的做到了么?没有。我们依然不能接受孩子不按时吃饭,孩子不听话看电视,孩子不听话规定的几点睡觉,孩子不听话干嘛干嘛等等等,多如牛毛。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聊天,说你能接受你的孩子同性恋么?我说可以啊,只要不比我丑就好,当然这后半句是开玩笑的,长相有各自喜好,我老公爱我的样貌,可不代表我就是其他人眼中的美人。
有的妈妈开始三三两两的说我可以接受我儿子是攻等等等等,但这其中不乏有的妈妈说我接受不了,实在不能接受。
且不说,这是社会常态,即社会、世界不管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臆想,只要有人谈论就会对立的观点。就会有接受和不接受。
在我看来,她喜欢男孩女孩,以后选择谁为伴侣相伴一生,就跟她今天想吃蔬菜还是肉类一样,我之后提供建议,而不替他做决定,更没有接不接受一说,你没有决定权。如果我们从别人的眼光出发,那你就像是一个背着重重的壳子的蜗牛,希望你的生活永远出自你的真心,你的自身体验的一切。针对这个选择题,对此我选词比较慎重,因为很多人现在习惯性的说这个那个问题,这个词在特定的时间氛围就有很偏向性的意味,并且针对这个讨论,仅仅就是个讨论,并没有什么需要去解决的,所以更不需要用问题来形容。孩子本身的光芒和自身价值不会因为喜好还是厌恶而丧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去任意摆布孩子的一切,他们不是我们所有物。这就是尊重,尊重从我们这一辈做起,而不是去教下一代怎么教你的孩子去教她的下一代什么叫尊重下下一代。。。
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是因为你我这辈子不可言喻的奇妙的缘分,成为亲密的家人,
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是因为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更改你是我用心浇灌的花朵,充满期待的想知道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我爱你,不会因为你的喜好,你的选择,你的长发短发,你的一切,成为你自己,像你爸爸说的,be yourself.
我希望我始终记得我的初心----祝你此生平安喜乐。
文章中有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非常感谢她的书,让我每次读完都畅快淋漓。读后感里里面有一些自己想法,凌乱凌乱,也有一些原书中的话,非常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