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360个人图书馆
前不久,我刚刚一位升职的好朋友找我借钱,我寻思着你不是刚升职吗,怎么就缺钱了?
对方,看出来我的迟疑,解释道:
“最近不是谈了女朋友嘛,两个人在一起花销大,每月工资一发,开心不过几秒,下一刻就要交房租、还卡还贷,再加上两个人吃饭、看电影乱七八糟的,钱包就像个工资中转站,甚至连提现的过程都没有,钱就不见了。
你别看我现在税前6万块钱的工资,可是钱根本不够用。”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经常是收入一直在增加,却总是看着他们在朋友圈喊缺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依然存不到钱?
其实这都是花钱的方式在作祟!
有钱的时候滴滴来代步,餐餐吃沙拉,名牌随便挎。
没钱的时候出行靠走,社交基本没有,吃饭靠朋友。
有时候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存不到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资产配置的不明确和不理性,我也看到很多月薪三五万的职业经理人,同样过着年轻时一穷二白的月光生活。
以前在爸爸的饭局上听一位前辈说:
“一生中,你只需要做几件正确的事情。”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资理财,将资产合理的配置,与时间一起同等增值,我想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事了,如果有,那应该是思考下如何让这份资产变得更具价值。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天生就是穷人,而是我们对于财富的理解与富人不同而已。
关于如何正确打开对待财富的方式,下面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01
不要为无知买单
1593年,一位植物学教授把郁金香从维也纳带到了荷兰的莱顿。
意外就是从一朵不起眼的郁金香开始的,荷兰人对这种花卉非常着迷,开始疯狂投资,这让郁金香的价格一路飙升,上涨了三十多年。到了1637年1月,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已经涨了20倍。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疯狂。
一个月之后,郁金香的价格大雪崩,而且下降速度比上升速度还快,很快就跌到一文不值。
这故事现在看来是不是很耳熟?
实际上,几百年前的那场郁金香热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从那以后,1929年的华尔街大萧条、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还有对中国人有切肤之痛的2008年和2015年两次股市大跌,类似的投资故事一再重演。
很多市场投资失败的案例往往就在于: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也贪婪,在别人害怕的时候我也害怕。
大多数被收割的那一批人,也是看不清财富流动本质的人,要么失去理智跟风投入,要么太过贪婪不知后退,终究眼睁睁地看着财富在身边溜走。
身边和我一样不理解财富本质的人也有很多,他们的打开生活方式的样子通常是这样的:
有的人总是月光,工资涨了但是银行余额却没涨,遇到紧急情况,一万块都拿不出;
有的人热衷于短期发大财,炒股、基金、理财产品都尝试过了,还是不见赚钱;
还有的人有点闲钱,放在银行最后拿出来才发现,还跑不赢通胀的速度。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这件小事,从本质上而言是让你对资产有一个合理配置的认知和理解。
当你学着把理财思维当成跟日常吃饭、睡觉一样普通的事情,去统筹管理手中的资产,去规划月薪年薪,去思考如何让钱更值钱,你的人生也必将发生看得见的改变。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被事物的表现所迷惑,短期的利益、快感的诱惑、放纵的安逸,一样一样会让我们陷入麻痹和大意之中。
同样的,对资产和财富的态度亦复如是。
02
与其盲目逐利
不如看清自己
不理解资产与财富的运行本质,盲目的进入资本的追逐游戏之中,这种前赴后继交学费的案例实在太多。
投资有风险,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真的每个投资者都有风险意识吗?
那就要每个人能缴多少智商税了。
不同的投资品有不同的风险,需要在投资前就做好充分的了解,当然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这就要看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如果对后期的风险没有防范和预控,一旦发生亏损,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的一位同事,堪称朋友圈理财小达人,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愣是靠着家里给的小几万钱,几年时间活活盘出来一套房子的首付钱,有一次和我分享理财心得,他说:
“偶尔拿着长期用不到的闲钱去买股票或者是股票型基金,一旦买定离手,后面绝不再动,一年半载或者三年五载,当这笔被偷了、抢了、不见了,
总之就是不打这钱的主意,短时间内行情不好,亏了,也无所谓,反正亏得起。
但是千万不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取,短期收益完全还不够你交手续费。”
但生活中像他这样有如此淡定心态,且能设立边界线的人就不多了,正如多年前我也曾听到过有人讨论股票亏了就跳楼的人。
投资不是赌博更不是买菜,喜欢什么就玩什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科学对待。
如果真的不知道何时该止损何时该追加,为什么不提前给自己的财务状况做个诊断,让自己了解清楚自己到底是有多少斤两?
投资前,系统地了解自己的财务,并做一次财务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投资渠道。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安全指标、成长指标和财务自由度。
1.安全指标:设立一个投资止损边界,一旦跌过这个边界线马上就要及时止损防止套牢。
2.成长指标: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财富成长指标,按时间和财富的增幅去设置成长目标。
3.财务自由度:如有突发事件发生,短期暂时没有收入来源,资产能否够维持现有生活水平。
03
专注于少数、高质量的赌注
讲到这里先出一个问题考考你:
假如一家蛋糕店接了一个特殊订单,为此买了一批特殊形状的模具。蛋糕做完之后,剩下30个特殊模具。
问题来了:这30个剩余模具是属于资产还是属于费用呢?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模具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当然是蛋糕店的资产。但是如果你问稻盛和夫这样的顶级管理者,他可不是这么看的。
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在经营京瓷这家企业的时候,就遇到过类似问题。京瓷的产品,在早期都是按客户要求订制的,但是稻盛和夫没有把剩余模具作为资产,而是作为费用从京瓷的账上消除了。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这些模具是给客人定制的,如果没有相同要求的订单,否则别人压根用不上。如果这个客人以后不来了,这些模具实质上就没有价值了,也就是说,这些模具未来不能再给京瓷带来任何的收益。
所以它们虽然是花钱买来的,但是并不是资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稻盛和夫给资产的定义标准。
那就是未来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只有那些未来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不难发现很多人看起来非常勤快,各种投资理财道理非常熟悉,今天玩玩基金,明天看看国债,后天撺掇你一起买股票。
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投资方式基本等于过河摸鱼,或许可以赚几个小钱,要想发财则绝无可能!
投资最大的误区就是分散性投资,而没有一个评判标准,如果不能带来利益的投资完全可以砍掉或者舍弃,不然留着占用精力和时间等同于另一种浪费钱。
巴菲特曾经表示:
集中的投资组合会带来非凡的回报,优秀的投资标很少出现。
他在1993年的年度报告中总结的那样,
“我们认为,如果让投资组合更集中的政策能提高投资者对一家企业的思考强度,也提高他在购买该企业之前对其经济特征的满意度,那么这种政策很可能会降低风险。”
简言之,巴菲特的意思是:
投资的诀窍就是在那里,看着球一个接一个抛过来,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合适的位置入手。
一个人在未曾达到财务自由之前,一定要珍惜每一次的投资和财产配置机会,毕竟和少数富人相比,有时候有些人,根本输不起。
专注于少数高质量的赌注,为正确的未来而买单,这才是一个人积累财富的不二心法。
04
想要合理配置资产
你要做好这四步
在这次写作过程中,我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大部分人还是有一定的理财经验的,但关于如何高效理财或合理配置资产,则能回答上的寥寥无几。
随着市场经济和发展的日益完善,一方面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加码,房价走势不明朗,另一方面面对着股市行情暴涨暴跌,我们也难以预估未来的机遇藏在何处。
再加上面临着数不清的各类理财APP和理财产品,很难让人冷静下来去想想怎么做好理财投资,其实关于如何合理配置资产,倒不如看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给大家的建议:
建立合适的家庭资产分配制度,首先可以参考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图,这个图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制定的,对家庭配置资产具有高度参考性。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图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资产分成4个版块
1. 日常开销账户:
也就是日常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用来保障家庭未来3~6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这部分钱建议可以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和余额宝里,取用方便。
2. 杠杆账户
我们说的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是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解决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所以这个账户配置的一般是意外伤害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因为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保险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虽然我并不希望你能用到。
3. 投资收益账户
这部分讲的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我们说的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通过有风险的投资,为家庭创造高收益,一般可以选择的投资途径包括股票、基金、房产等等,但是建议也要量力而行。
4.长期收益性账户
最后一个是长期收益账户,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为的是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基金等等,这个账户的本金不能有任何方面的损失和变动,而且要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收益这个账户的收益不一定要高,但一定要长期稳定,投资的渠道可以建议试试固定储蓄、国债、稳健性理财产品等等。
造富神话不可复制,投资失败或可避免。
有人说“人生发财靠康波”,但是60年一遇的康波周期实在难于估摸,与其想着怎么一夜暴富,倒不如静下心来,看看那些投资失败的案例,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的资产配比,专注于少而精且高质量的投资。
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正确的事情上,
希望各位在有生之年,都能在各自的成长轨迹中,捕捉到独属于你的财富成长机会,离财富自由之路越走越近。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频道:90%的投资小白都会踩的坑,避开你就赢了
2. 贾宁/财务思维课第2讲《资产边界:属于你的就是资产吗?》
3. 吴晓波频道:吴晓波财经私房课
4. 伯顿/《漫步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