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总会和历史题材的书籍邂逅。那么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去读一本历史书,并且从中掌握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从而真正从历史事件中有所收获和感悟。
今天我们就《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的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的内容第204页-—第212页进行部分解读。
如果要掌握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我认为要从以下三点着手方可。
这一章的三个核心内容:
第一,什么是历史书?
第二,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什么?
第三,阅读历史书要提出哪三个问题?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解读。
1
首先,什么是“历史”,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历史不就是过去的事实事件吗?
历史具有更狭义与更广义的含义。狭义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比较正式的描述。而更广义比当紧许多流行的定义还要广,是隐含着主题的“故事”。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就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
所谓历史书有很多种书写记录的方式,收集特定事件或时期的相关资料,可以称作那个时期或事件的历史。
历史信息的采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口述记录(事件或参与者的历史);另一种是个人日记或信件整理成历史。
我们平时书写的日记,可能将来也会成为个人历史最好的资料。我们的喜怒哀乐可以从自己以往的日记中一览无遗。
2
有了历史书,我们如何去阅读他呢?
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
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假如你要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或者过去某个年代感兴趣的事件,最好去找几本与之相关的历史书,这样你才可以从中找到比较完整或者详尽的信息,从而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现实生活中,有些历史书可能不是很真实或者缺乏其他证据,从多个书籍中可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多读几本历史书的好处。
关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见得总能阅读到一种以上的书。书本中作者用修昔底德做例子,他写过一本有关公元前五世纪末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实,这是当时唯一的一本主要的历史书。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查证他作品的对错,但是这样的记录还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故事,影响到后来人类的历史。
第二,阅读历史时,不知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或收获。无论这种动机是否纯良,你并不是没事干而去花时间去读它。要做到历史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哪上面的例子来看,后代的领导把修昔底德当做借口或辨别的理由,甚至行为模式的指引。我们阅读他的历史,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在他书写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影响力。
3
阅读任何一本书,都应该提出一些个人独特的观点或问题,这才真正掌握了这本书的精华和实质。读历史书也不例外。
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
一般情况下,读者很容易就看出这样的主题,不过,不见得会仔细到看出作者为自己所设定的范围。作者很可能把这个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或者是一个特殊的主题。这就要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反复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好的把握这个主题。
第二个问题,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
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位作者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说故事的。他将整本书是不是依照年代、时期或世代区分为不同的章节?还是按照其他的规则定出的章节?
其次,是不是在这一章中谈那个时期的宗教或者战争,而在别的章中谈经济政治与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哪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如果我们能从他的故事章节中发现他最重视的部分,我们就能更了解作者。我们可能不同意作者对这件事的观点,但我们仍然能从作者身上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批评历史。
但永远要在我们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才可能提出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会认为,尤其我们在这方面的主题有特殊研究时,更有把握会认为作者误用了资料。
前者比较重要,这说明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要能兼具说故事的人与科学家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这与我何干?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历史会让我们更好的知道未来的自己,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所做的事,也经常引导我们作改变,尝试表现出更好的自我。
因此,“与我何干?”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务实面,也就是你的政治行为面。
无论是上至领导,还是下至普通大众,如果大家根据历史知识来采取行动,无论世界如何风云突变,还是你的周围危机四伏,我们都会其中有所收获,为己所用,所有我倡议大家都来读历史书,每个人把历史书读好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