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我们理清了被动词汇量和主动词汇量的区别, 第二篇文章我们理清了词汇量和单词量的区别, 这一篇文章我来回答如果投入100小时, 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提升主动词汇量.
1 看中说英
我主张通过“看中说英”的方法来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 看中说英, 顾名思义就是看着中文说英文. 这个方法包含3个步骤:
第1步: 看1遍无字幕的视频, 看1遍带中文字幕的视频.
第2步: 看着中文说英文, 并录音.
第3步: 把自己的录音和原文逐句对照, 看看原文中哪些单词和词块自己没说出来.
看第1遍视频, 听懂情节. 看第2遍视频, 努力听清每句话每个词. 第2遍带着中文字幕是为了等下说的时候能想起来中文对应的是哪个句子. 然后, 看着中文说英文, 能想起来原文的就按原文说, 想不起来原文的就按自己的说. 说的时候一定要录音. 最后, 把录音和原文逐句对照. 不论自己说的对不对, 只关注一个东西: 原文中哪些单词和词块是自己没说出来的.
这是我在电脑上练习看中说英的录屏, 你可以看到我练习的过程. 下边的截图是我和朋友开发的微信App, 关注我的公众号就可以免费使用它. 你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到我的个人主页查看我的公众号.
我推荐2套练习材料:
初级: 大家说英语
情景对话教材, 美音, 语速为慢速, 词汇量低. 建议四六级基础的同学从这个材料开始练习. 你会发现这个材料语速, 用词, 语法都简单的不得了, 这就对了, 就是这样的材料才是适合用来练口语的材料.中级: Rebecca的梦想
英语教学片, 类似美剧但不像美剧那么难, 美音, 语速为常速, 词汇量中等. 把初级材料练到游刃有余之后再练习这个材料, 或者如果四六级考试对你来说小菜一碟的话也可以试试直接从这个材料开始练习.
我的微信App中已经包含了这两套练习材料, 你可以直接免费用它练习. 如果你想在电脑上练习的话可以下载练习材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I1C7P0 密码: d32x. 如果提示页面不存在的话刷新几次试试, 如果仍然不行的话留言告诉我. 在电脑上练习看中说英需要用到的软件请看这里.
我们在选择练习材料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选材过难. 大家往往根据材料中包含的生词来判断材料难度, 一看没什么生词就以为没什么值得学的, 以为自己都掌握了.
口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反应时间短」. 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 不像阅读或听或考试做题时那样, 有一个思考的时间, 口语根本不给你思考的时间. 任何东西掌握的不熟练, 说的时候都会拖你后腿. 所以从简单的材料练起, 先把简单的东西掌握娴熟才是提升主动词汇量的正道.
这篇文章我简单介绍一下看中说英的方法, 然后主要篇幅用于把它和其它方法进行对比. 关于如何能把看中说英这个方法用好, 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我之后会另写一个系列「看中说英训练手册」.
2 回应质疑
初识“看中说英”的同学, 有两种常见的质疑:
1 “看2遍就自己说, 这怎么可能呢? 这得高手才行, 我这种小菜鸟还是算了吧.”
2 “看着中文说英文, 这难道不会练成Chinglish吗?”
2.1 看中说英太难
我先来回应第一种质疑, 我们以这段对话为例, 可以先把它看两遍:
Megan: This is the Jungle Cafe.
Amy: Do you come here a lot?
Megan: Yeah, we take our breaks here. They sell very good coffee.
Amy: I love coffee! I had six cups yesterday.
Megan: You drink a lot of coffee!
Amy: I know! So where is everyone?
Megan: They're working in the office right now. Look, there's Rob. Let's go say hi.
(Amy is the new intern. Megan is showing her around the cafe)
现在你试试看着中文说英文:
Megan: 这是丛林咖啡馆.
Amy: 你经常来这里吗?
Megan: 是的, 我们在这里休息. 他们卖的咖啡很赞.
Amy: 我超喜欢咖啡! 我昨天喝了6杯.
Megan: 你可真能喝咖啡!
Amy: 我知道! 其他人去哪了?
Megan: 他们现在在办公室工作呢. 瞧, Rob在那里. 咱们去跟他打个招呼.
你觉得自己能说出来6-7成吗? 我想可以吧. 这段对话就选自上边推荐的《大家说英语》. 只要你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材料, 看2遍就说是可行的. 关键不是看中说英太难, 关键是要降低材料的难度. 我们应该提升互动方式的难度, 而降低练习材料的难度.
2.2 看中说英导致Chinglish
我再来回应第二种质疑, 试着说一下这3个句子:
1 别跟我装傻
2 我不忍心告诉他真相
3 我不想落个Ross的下场
这是一个同学说的句子:
1 Don't pretend stupid with me
2 I can't suffer my heart to tell him the truth
3 I don't want to fall Ross's results
我想这应该就是Chinglish的典型例子了吧, 这3个句子我会这么说:
1 Don't play dumb with me
2 I don't have the heart to tell him the truth
3 I don't want to end up like Ross
这样丝毫没有Chinglish的味道了吧. 同样一个句子, 同样看着中文说英文, 说出来的东西差距可以很大, 为什么呢?
一方面的原因是“逐字逐词翻 vs 整句翻”. 如果你是看着中文, 从左到右, 一个字一个词地翻. 看到“装”立刻翻成 “pretend”, 看到“不忍心”立刻翻成“can't suffer heart”, 看到“落”就是“fall”, 看到“下场”则是“results”, 这样就容易陷入Chinglish.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你的主动词汇量有多大”. 如果你对play dumb with me, have the heart to do sth, end up like sb这些词块的掌握都尚未达到主动词汇的水平, 那么想破脑筋也是说出不出来它们的, 跟中文的干扰没什么关系.
比如上边第一句中的“别跟我”, 我想没有人会说成“Don't follow me”吧. 为什么你知道要把“跟我”翻成“with me”并且放到句尾去呢? 因为你对这个词汇的掌握已经达到主动词汇水平了.
再比如“不用谢”, 我想你不会说成“no need to thank”. “咱们7点在学校见”, 我想你不会说成“Let's 7 o'clock at school meet”. 为什么这些句子你不会逐字逐词去翻出很Chinglish的句子呢? 为什么你能说出“You're welcome”和“Let's meet at school at 7”呢? 因为你对这些单词和词块的掌握都达到了主动词汇水平. 所以说归根到底还在于你的主动词汇量的大小.
事实上, 因为看中说英我们会把自己说的逐句跟原文进行对照, 所以它恰恰能帮我们把自己原来很多Chinglish的说法纠正过来.
至于说看中说英会导致说英语时脑子里先想中文, 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我谈谈我个人用这个方法练了几年的感受吧. 当我说英语时, 如果我对于要用到的单词和词块掌握娴熟的话, 我完全不需要在脑子里先想中文, 我甚至也没有去想英文, 就只是想我要表达什么意思, 就可以流畅地说出英文的句子了. 但如果我对于要用到的单词和词块掌握很勉强, 半天想不起来的话, 大脑会自然地冒出中文来. 所以其实还是主动词汇量大小的问题.
其实想一下, 如果中翻英练出来的是Chinglish, 导致说英语要先想中文, 那么做口译和同传的那些人他们天天这么玩, 他们的口语岂不是会很烂? 你觉得可能吗?
其实吧, 100年以前全世界的人们学习外语, 主要是学习拉丁文, 当时最主流的外语学习方法叫做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 点这里看我之前的介绍. 这种方法一方面强调语法教学, 另一方面强调翻译训练. 可不是翻译3-5个句子意思一下, 而是整本书整本书的翻译. 还不是很简单的书, 而是像荷马史诗这种大块头的文学著作. 并且不是从拉丁文翻译到自己的母语, 而是从自己的母语翻译到拉丁文, 然后一句一句地跟原文进行对照. 吓人不?
对比一下100年之后我们今天的外语课堂, 语法仍然是重中之重, 但翻译训练的比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们重视输入, 重视做题, 意思能懂即可, 题能做对即可, 输出能力? 主动词汇量? 那些我们不管.
看中说英这个方法是我在自学口语的过程中, 走了很多弯路后慢慢自己摸索出来的. 我觉得它跟100年以前人们学习拉丁文时用的翻译法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口头练习, 一个是笔头练习. 一个是用口语对话做练习材料, 一个是用文学著作做练习材料. 目的都是一样: 提升主动词汇量, 提升输出能力.
我的英语写作水平一般, 平时只是偶尔用英文写写邮件和日记. 但如果我想要提升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 我会选择难度合适的材料, 然后做「看中写英」. 每个句子看着中文写英文, 然后逐句跟原文对照. 如果你想提高英文写作, 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3 看中说英 vs 其它方法
现在我把看中说英和其它方法进行对比, 谈谈为什么我主张用看中说英来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
我在第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不同方法的难度排序表:
阅读<朗读, 听<跟读<翻译, 复述<真实输出
阅读只需要读懂意思, 朗读不光要读懂意思, 还需要掌握发音语调, 要把它念出来, 所以朗读比阅读更难. 同朗读相比, 听虽然不需要念出来, 对发音语调要求低一些, 但是却不能看原文了, 所以朗读和听难度各有高低. 而跟读既像听一样不能看原文了, 又像朗读一样自己「念」出来, 所以跟读比朗读和听都要更难一些.
复述是先看视频, 但看完要自己去说, 而翻译是不看视频直接说, 但说的时候可以看着中文, 所以二者难度各有高低. 跟读时只需要听到什么跟着「念」出来即可, 复述和翻译则需要自己去想怎么说, 所以它俩难度比跟读要高出很多. 所谓真实输出就是用英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或者是和自己交流. 显然真实输出是最难的.
除了上边罗列的方法以外, 当然还有别的方法, 但所有方法都可以放到这个难度排序表里去. 比如我有时候会用「立刻演一遍」的方法来练口语. 名字是我瞎取的, 就是看完一段视频后, 把自己想象成视频中的人物, 然后立刻把对白表演一遍, 能演出来多少算多少. 把这种方法放到难度排序表中的话, 它跟复述的难度差不多. 二者都是「先看视频, 看完自己说」, 只不过说的时候口吻不同. 当然如果复述只是用3-5个句子把原文意思概括地说一下的话, 那么「立刻演一遍」则更难一些, 因为它试图把尽量多的句子都演出来.
现在我把「看中说英」放到这个表中得到:
阅读<朗读, 听<跟读<看中说英<翻译, 复述<真实输出
咦, 看中说英跟翻译是两码事? 嗯, 有区别. 翻译是指不看原文, 直接看着中文去翻译. 而看中说英是先看视频, 然后再看着中文去说. 如果说复述可以先看视频, 翻译可以有中文提示, 二者相当于各有一根拐杖的话, 看中说英则相当于有两根拐杖, 所以看中说英比复述和翻译难度要低. 但它比跟读的难度要高, 因为你不是听到什么跟着「念」出来即可, 而是要看着中文去想怎么说.
3.1 看中说英 vs 朗读和跟读
绝大多数人练习口语时使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朗读跟读背诵法」, 就是不断地朗读, 反复地跟读模仿, 直到能把材料流利地背诵出来.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像和尚念经一样地背, 有的人则把发音语调模仿地很好. 我自己高中和大学时很多年也一直是这么练的. 难度排序表中没有列出「背诵」, 因为实际互动的方式是「跟读」和「朗读」, 背诵是互动的结果.
「看中说英」和「朗读跟读背诵法」相比, 有如下2个巨大的优势:
- 1 省时省力, 降低枯燥
- 2 难度高, 练习效果好
首先, 朗读跟读背诵时我们要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 还要记住每个句子后边是哪个句子, 记这些东西挺费力气, 但其实并不提升你的口语. 并且我们总是想背得跟原文一模一样, 于是一遍一遍在那重复, 经常跟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细节过来过去较劲. 常常一段2-3分钟的材料, 花1-2小时才背到让自己满意. 整个练习的过程很枯燥, 背一段日子就坚持不住, 于是认为是自己不喜欢学英语, 其实是自己学英语的方式太枯燥了.
而看中说英则不需要去记每个句子的意思, 也不需要去记每个句子后边是哪个句子, 中文都给你提示了. 把这些力气节省下来, 你可以集中精力去记每个句子怎么说. 并且看中说英我们并不追求跟原文说的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不会一遍一遍在那死磕. 因此看中说英练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不会那么枯燥.
其次, 看中说英比朗读跟读背诵更难, 你尝试一下就能感觉的到. 难度更高, 所以产生的推进效果更好. 并且, 朗读跟读背诵时, 我们很容易太关注发音语调, 一遍一遍模仿直到把语调练得惟妙惟肖. 练到最后发现发音语调有不小的长进, 但能说出来的东西却没什么长进. 而看中说英能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动词汇量上, 我们把自己的录音和原文对照, 看看原文中哪些单词和词块是自己没说出来的, 不断地注意到它们, 不断地在中文的提示下说出它们, 慢慢地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主动词汇量.
当然也要有个度, 我在第一篇文章中讲过, 如果选择的互动方式太难, 就会导致获得练习的词汇量太少. 如果你发现用最简单的材料做看中说英, 仍然有很多单词和词块说不上来的话, 那就只能先做跟读了. 同理, 如果跟读仍然太难, 那就继续降低难度先做朗读.
3.2 看中说英 vs 翻译和复述
「朗读跟读」作为一开始的练习方法是没问题的, 但随着水平的提升就应该逐渐抛弃它, 改用更难的练习方法. 但绝大多数人始终停留在朗读跟读背诵层面, 于是水平止步不前. 对于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而言, 不论是看中说英, 还是翻译, 复述都比「朗读跟读」更好.
相比翻译和复述, 我觉得看中说英更佳, 原因有二:
- 1 从跟读直接切换到翻译或复述, 难度跨越太大.
- 2 看中说英能得到的反馈远远优于翻译或复述.
当我们跟读做的很轻松了, 于是开始做复述. 结果发现一段50个句子的材料, 自己满打满算也就说出5-6个句子来, 或者撑死了10个句子. 这样材料中绝大部分的单词和词块都无法得到练习. 如果是翻译, 虽然能说50个句子, 但绝大多数句子要么不会说, 要么说出来的还都是自己最为熟悉的一小撮词汇, 能得到练习的单词和词块还是太少. 看中说英因为先看2遍视频, 又有中文提示, 所以能说出来的东西大幅增加, 材料中大部分单词和词块都能得到练习.
翻译或复述时, 我们说出来的句子跟原文除了个别关键词相同以外, 绝大部分遣词造句, 句子语序都不相同. 复述的话自己说的句子的顺序也跟原文不一样. 这样就算我们录音然后和原文对照, 其实能得到的反馈也很少. 不要说翻译和复述了, 就算是和老外聊天, 能获得的反馈也很有限.
但看中说英由于自己说的句子顺序跟原文一致, 且大多数句子在遣词造句和句子语序上跟原文相差不大, 这样我们对照答案时能从原文获得的反馈就多的多. 练习看中说英常常会有这种感觉: 看似简单的句子, 自己要说出来仍然不那么容易, 要说的流利更不容易. 它能帮我们定位到很多自己以前意识不到的单词和词块的薄弱点.
3.3 看中说英 vs 真实输出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真实输出」的方式来练习呢?
我觉得可以用打羽毛球来做个类比. 如果你每天都去打羽毛球, 刚开始你的水平会有明显进步, 但慢慢地就会陷入停滞. 如果想要真正把羽毛球打好, 则必须要专门去练习步伐, 杀球, 发球等各个技术动作. 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也是一样, 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打比赛, 而是去专门训练各种技术动作. 真实输出就好比与别人打羽毛球, 而通过看中说英就好比是专门去练习各个技术动作.
这其实也就是刻意训练的价值了:
1 要想持续性地获得进步, 就必须持续性地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练习.
2 要想进步的足够快, 就必须尽可能地不耗费时间在练习那些已经掌握的东西上.
专门训练各个技术动作也罢, 看中说英也罢, 就是一种刻意训练. 它们的价值在于让你不断地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训练. 如果只是与人实际打羽毛球, 或者只是做真实输出, 时间一长, 你发现你能打出来的就是你的那点水平, 你能说出来的就是那点词汇量, 你绝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练习那些你已经掌握的东西上边, 因此水平停滞不前.
当然了, 要提高球技, 除了专门训练各个技术动作以外, 也还得实际和人打球. 同理, 要提高口语, 除了看中说英以外, 也还应该做一些真实输出练习才行.
4 何时开始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英语水平一般, 看美剧还离不开字幕, 看脱口秀还压力很大, 觉得要等自己拿下这些材料后才能开始提升主动词汇量, 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只要你对于某个材料朗读, 听, 跟读做起来都很轻松, 那么你就可以用它练习看中说英, 提升你的口语主动词汇量. 至于其它材料听起来吃力与否, 没有关系.
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 最后我说说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吧.
我先说一下看中说英练习过程中的时间分配. 我自己练习一般是“材料时长:练习时长=1:5”. 即5分钟的对白, 用25分钟完成. 看2遍视频用10分钟, 看中说英说1遍用5分钟, 对照原文用10分钟, 一共25分钟. 刚开始练习时, 对照答案时碰到不懂的多查查词典, 做不到1:5没关系, 先控制在1:10之内即可.
再说一下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分配. 在任何局部, 比如一天, 一月, 甚至一年, 都可以侧重某一个你想要侧重的方面. 但是拉长时间, 从全局来看我的建议是「3个9:1」, 这当然只是一个大概的比例.
1 整个英语学习中, 输入: 输出=9:1.
2 输出层面, 提升主动词汇量: 提升发音语调=9:1.
3 提升主动词汇量层面, 看中说英: 真实输出=9:1.
5总结
我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1 我主张通过看中说英来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 辅之以真实输出.
2 看中说英并非只有高手才可以用, 也不用担心它会导致Chinglish.
3 我觉得看中说英比朗读跟读, 复述翻译等其它方法都能更有效地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
好啦, 到这里《如何提升口语主动词汇量》这个系列就全部写完了, 希望对你有一点用~
因为我自己的口语主要是通过看中说英练好的, 所以我对于不同方法的评判肯定会被我的个人经历所局限, 大家取其精华吧. 如果你主要是通过翻译, 复述, 真实输出, 甚至朗读, 跟读或任何别的方法练好了你的口语的话, 跟我讲讲, 我们交流交流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