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型人格如何摆脱对方的期望,实现自身价值呢?
圣母型人格又称讨好型人格,追溯到童年时期甚至幼儿时期,对自尊,自我认可价值低,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对他人的情绪极度敏感。比如小朋友因为不答应别人的要求,害怕被抛弃,害怕对方不和自己玩,也是最常见的讨好型人格。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模式,与育儿者有很大的相似,包括思维,情绪,为人处世。。那些特地规则又是如何装入人的大脑的呢?你应该和大家相处好,你应该要帮助他人,你应该要顺从,你应该要……那么多的应该装入我们的大脑,那么多的规则又是谁制定的呢?是否有思考过这些规则是否正确?
始终记着一条,没有人会无条件帮你,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不需要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愿意无条件养你。。。你的自尊和自我价值,都是靠自己去争取,你值得拥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委屈求全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或许结果对方并不满意。因为讨好型人格,总是想获得他人认可,帮助他人,注意力都在外界,同一时间帮忙他人的事务繁多,反而结果并不满意,对方也不会感谢你。。犹记得大学因为好心帮别人提水,结果水不烫对方还一通抱怨,压根不感谢你帮她一路提水的劳动,当时心理有点愧疚,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没什么,不需要产生愧疚,对方的情绪与你无关。
讨好型人格,对于对方的情绪感知力异常比一般人敏感,他们小心翼翼地,生怕对方不开心,不敢拒绝,违心答应,但是内心完全是抗拒,恐慌的。。就像有些父母教育小孩,凡事都忍,忍忍就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确实没错,但是要看什么事情,若侵犯你的正当权力,你忍着退后一步,对方又会紧紧侵占。。维护正当权利,守住个人界限,真的很有必要。父母之间,情侣之间,母子之间等等,越是亲近的人越要守住界限,不侵犯他人界限,不因为过分亲近而忘行,也不因为过分疏远而冷漠。。
人与人之间是一场缘分,父母在孩子幼儿事时期给以爱护和榜样,在孩子成年后合理退出,有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价值,不需要把期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换位思考,一个身负压力的人,如何轻装上阵,追求自己的理想。。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不过分担心,相信他可以的。。
为什么有的人一碰到特地事情就会暴躁,情绪大变样,就像在大脑安装了情绪失控寄存器一样?追溯到童年,发生过类似事情,当再次出现是大脑相当于情景再现。
那如何破除这种思维模式?有曰,无破不立。破除一种思维模式,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最有效的方法是行动。
如自己生气时,先深呼吸,其次去运动,走出去转换场景。因为生气情绪,大脑血液上涌,情绪失控,这时无理智压制,会说出不可挽回的话。。沟通,主要是解决问题,生气情绪对帮助问题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破坏人际和谐。
若对方生气,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是故意让他生气。若对方依旧生气,那么可以说,看你情绪不好那我们再商量吧。话题就此截止。。对方的情绪,无须我们负责,那是她自己要处理的事情。。。
总之,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你的自我价值从自己身上获得。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人处世,阅读习惯等等。。改变,从行动做起,一切都会如期而至,只要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