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部队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气势汹汹地前来攻打乌孙。
谁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将士死伤惨重,活下来的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丁零、乌桓和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一夕之间,损失了十分之三,国力遭到极大削弱,各属国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
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中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翁归靡为此,特意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
汉宣帝便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准许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命她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将来的乌孙国母做准备。
可是,好景不长,世事难料,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大部队行至敦煌时,还未出塞,乌孙国就传来了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了。
身处权力漩涡的解忧公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王权争夺战中,又要为自己的祖国挺身而出了。
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他晚离开人世几天,这一切就都成真了,人算不如天算,差了那么一点点。
按照上代国王军须靡的遗愿,王位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翁归靡这些年只是代管而已,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
如今,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准备发力了。
大概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吧,又或许是因为元贵靡尚且年轻,实力不够,总之在这场角逐中,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
西汉朝廷发现元贵靡没能成为乌孙新任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如此一来,身在乌孙的解忧公主,就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
汉朝和匈奴的势力,在乌孙的土地上此消彼长,而今,再次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政治向来都是残酷无情的,经历过这样一场变革之后,汉朝在乌孙的强大影响,两国之间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公主在乌孙辛苦经营的成果,全都化为乌有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朝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决定,再嫁泥靡。
这个泥靡不愧被称为狂王,可能是因为压抑了太久,饱尝孤单寂寞冷的滋味,因此,他上位之后,十分残暴凶狠,各种倒行逆施之举,搞得乌孙乌烟瘴气,引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尽管解忧公主为泥靡又生下了一个儿子,鸱靡,但是,两人的关系却并不融洽,嫁给他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像狂王这样的暴戾之徒,怎可胜任一国之君呢?
隐忍不发的解忧公主,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生活的磨炼后,她的谋略和胆识,岂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狂王能比得了的,她又怎会甘心看着自己这一生的心血,就此化为泡影呢?
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之后,解忧公主断定,狂王的种种离经叛道行为,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除掉他的时机已然成熟。
然后,她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长期以来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
宴席间,解忧公主派人拔剑刺杀狂王,没想到,剑刺偏了,负伤的狂王,迅速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了,乌孙再次迎来风云变幻。
刺杀失败后,乌就屠害怕遭到连累,仓皇出逃。缓过神来的狂王,火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全都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
汉朝西域都护府闻讯,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意在安抚狂王,以求和解。
其实,这就是走个形式,暂且平息事端,再趁机削弱狂王。
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公主之间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大公无私地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对其破口大骂。
遇到这么一个白痴,解忧自然不服,遂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
果然,没多久,朝廷就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解忧公主与狂王两方,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乌就屠逃到了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
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于他,欲夺取全国,与驻扎在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着,战争一触即发,汉朝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盟约,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民族大义,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随她远嫁乌孙的女外交家冯嫽,临危不惧,她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
冯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析各项利害关系,最终劝说成功。
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在冯嫽揭穿了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和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臣的无间配合下,经多方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
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
乌孙风波就此平息,汉朝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往日的平静与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
她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无奈,他性格软弱,难当大任,乌孙国内的势力,逐渐归附了乌就屠。
已是迟暮年华的解忧公主,觉得自己没有继续留在乌孙的意义了。
解忧公主思虑过后,便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
其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宣帝读后,甚是动容,就派人将其接回了故乡。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古稀的解忧公主,带着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长安城。
青丝离家白发归,长安繁华依旧在。犹叹女儿红颜衰,韶华热血付乌孙。
宣帝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历尽沧桑的巾帼英雄,从她睿智矍铄的双眸中,仿佛看到了一个青春少女的艰辛成长历程,她到底是如何忍辱负重地嫁给了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仍始终心系大汉江山的。
如今爬满皱纹的脸颊,写满了解忧公主对汉朝的忠诚与故土的思念,感动之余,宣帝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汉朝的大功臣。
在乌孙生活了整整五十年的解忧公主,得以在长安,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两年安稳时光。
十六年之后,才有了家喻户晓的昭君出塞、和亲匈奴的故事。
—END—
本文图片选自电视剧《解忧公主》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