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会把礼貌、温柔、和谐留给陌生的人;把愤怒和伤害留给最亲近的人;把悲伤和压抑留给自己。
我们为什么经常对陌生人客气,而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为什么总能容忍外人的一切,而对亲近的人无比苛责?甚至对他们有很多不可理喻的要求,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歇斯底里,开始愤怒、抱怨、继而冷漠、绝望。
因为我们觉得亲近的人能理所当然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往往很容易忘记了顾及身边人的感受,比如夫妻和家人,越是亲近的人之间往往越这样,走得越近伤得越深。
虽然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充满懊恼和悔恨:觉得不该这么对待亲密的人,不该如此折磨深爱自己的人。但是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某个需求时,自己情绪又开始爆发,完全不受理智控制。周而复始,只会把亲近的人逐渐推离自己的世界,最后只剩下自己。
其实这种现象並不难理解。
有时候,我们正在努力地扮演一个好人,希望在外能维护自己的人設。但由于亲人从小看着我们成长,因此我们难以在他们面前继续营造这个人设,所以我们总是取悦外人,甚至对对陌生人也很友善。
我们之所以想要去维持这样的一个好人人设,也许是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很怕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评价,所以便需要透过取悦他人而获得自我价值上的认同。
而在取悦别人这件事上确实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同时让我们的內心产生巨大的压力,而情绪需要发洩的出口,于是就把这种压力转嫁到亲人或是伴侣身上,甚至对他们恶言相向。
比如作为公司代表,在面对客户不断更改方案和条款,却遲遲不肯签订合同,我们依然维持笑容,尽力压止心中不愤,为的是要取悦客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回家以后,受着情绪干扰,或许会无故放大伴侣微不足道的行为,甚至故意挑事,借此获得吵架的机会,以便宣洩满腔的愤怒。
若是我们去骂一个外人,他们也许会转身离开,有的更会伤害你;但是无论你怎样跟亲人们起争执,还是会觉得亲人不会因此而离开自己,这是我们从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正如小时候我们吵着要买零食或小玩具,父母总是无条件满足我们。从那时开始,我们便会获我得“向亲人发脾气是安全的”意识。
其实生活和名声之间要做好平衡,善于经营对外人的好形象的同时,也不要忽略经营自己在身边人的心中的印象。觉得对自己人不客气也没所谓的话,那说明你还不太会经营人际关系。
亲人们才是我们最强的护盾,默默守在我身后为我们无私奉献,他们才是我们该要取悦的对象,所以从今天起将你的温柔都献给他们吧,积极向他们表达你对他们感恩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