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当年在高中求学的那段时光。
当年上学教学条件很差,初中是在离我家七、八里外的邻村鲍庄上的。我升初中那年,我们村的初中停办了,合到了邻村,就是我初中毕业的鲍庄初中。那个教学点,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今年暑假回家,我专门带儿子去看了一下我初中上学的地方,已经变成民居了,当年我们活动的体育场已经变成农田了!我站在那里长久的凝视着,一群麻雀飞起有落下,若不是儿子的催促,我还会在那里站更长时间。
初中三年没有见过什么录音机,英语发音完全看老师的嘴,是典型的哑巴英语。于是我们就整天的背单词,发音是完全按老师教的念。
学校没有食堂,每天中午要回家吃饭,一天往返四趟,冬天更是艰困,碰上下雪天,走了一身汗,到学校不一会汗下去了,就浑身发冷。有时鞋子也走湿了,坐在那里真是冻的浑身都是冰凉的。
第一年参加中考,我们班只有一人考上高中,他是我邻村的,现在在我们县一个局里当局长。我落榜了!第二年,我又复读了一年,考到了我们邻乡的玉山高中。
如果那个时候能普及高中教育的话多好呀,我就不用再复读了!
高中的生活是艰苦而充实的。
入学的时候我只带了一条被子,由于没有铺的褥子,就和班里的一位同学结合,他的被子垫在下面,我的被子用来盖,。夏天的时候还好说,冬天的时候,真是盖着有点冷,有时感觉到被子都不能盖住我们两个人,半夜里有时是被冻醒的。那时候心里始终装一个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吃的,住的就不再考虑了。
当时我们睡的都是大通铺,四五十个同学睡到一个大屋子里,晚上学习很晚,一般是到宿舍就睡觉了。记得有一位姓杨的同学,晚上喜欢打呼噜,有的同学被吵得睡不着,就想法叫醒他。第二天,在那位同学的铺上,有枕头,有鞋子、袜子等,那是晚上那些被吵得睡不着的同学用来提醒杨同学别打呼噜的武器。毕业很多年后,说起这件事,我们还是笑得前仰后合!
衣服脏了,都是自己来洗的。那时我们有四位同学在班里很要好,每到周日的时候,就要洗一次衣服,把一周攒的衣服都放到一起,有一位同学负责从井里打水,另一位同学负责洗,其他两位同学轮到下一周。那时候洗衣服,我们也有巧,就是把衣服先在水里泡上半天,下午开始洗的时候,把洗衣粉主要涂抹在领口袖口和口袋上,用手一搓,整件衣服基本上就干净了!
衣服晒干以后收起来,那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我至今还记得。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喜欢用洗衣粉洗衣服,把晒干的衣服,还喜欢拿在鼻子上嗅一嗅,那种熟悉的高中味道,又从我的脑海里翻了出来。
高中时吃饭的场面,那真是壮观!我所在的学校当时学生很多,吃饭的时候要排很长的队,一听到下课铃声,我们就撒腿往外跑,有负责打稀饭的,有负责买馒头的,有负责买菜的,分工非常的明确。冬天的时候穿的比较臃肿,挤着买饭真的是很不方便,很多次有的同学刚打出来稀饭,被人一挤,满碗的稀饭就直接倒在了别人的头上。炊事员也可能知道这种情况要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喝的稀饭,经常都是半温的,从来没有烫嘴的稀饭。多么贴心的炊事员啊,他们担心汤热了会烫伤孩子们。
那时吃饭都是需要饭票的,要从家里带来粮食,换成饭票,然后才能去买饭,只要小麦,不要其他粮食。当时家里没有自行车,每次带粮食,都要去借别人家的车子。在我的村旁有一条公路,经常有从矿上拉石头的车路过,有时就截住一辆往县城运石头的车,连人带粮食一块运到学校。有一次回家带粮食没有借到车子,也没有截到汽车,所以就迟到了一天。二姐夫和我哥都往学校里给我送过粮食。
第一年高考,考的不理想,我落榜了。那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暑假呀。真的是斗争了很长的时间,究竟是补习还是回家务农?父亲对我上学非常的支持,说只要我愿意上,家里会全力的供应。为了家长的期待,为了心中的梦想,暑假一过我又去补习了。
和我一同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去县城补习了,有的就直接辍学了。因为我们家拿不出去县城里补习的钱,于是我就回到了我原来的学校补习。
那是一九八七年的秋天。
补习的一年,我感觉到班里面的同学都非常的努力,那一年我真是感觉到学了很多的东西。甚至感觉到,比前三年学到的东西都要多,书一本本的都看烂了,书上许多地方画的都不知道哪是重点了。我记得我们的老师说,考试的内容就在书里,你只要认真的看书,高考就难不住你。我记住了老师老师说的这些话,平时就拼命的看书。
1988年,我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
过去的岁月常常使人回味。吃的那些苦,再回过头来仔细的咂摸一遍,感觉到也是带着一丝丝的甜意呢。身处困境的时候,有时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但是吃过了那些苦以后,享受着今日的幸福生活,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苦又算什么呢?那些苦也是成就今日生活的资本吧!
高中岁月里,那书香,饭香,洗衣粉香,还有大通铺的那特有气味儿,将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