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母亲节到来的前夜,有朋友在微信上给我留言:我在犹豫是否回家看妈妈。
一个并不鲜见的亲情故事。
家中老幺的女儿,从小到大都不受母亲的待见,成长过程中遭遇种种挫折,传说中的温暖母爱一直缺席。长大之后,每当母亲有需要,她总是义无反顾,可是,付出再多,母亲心中,最金贵的还是长她几岁的哥哥。
“在母亲心中,好像我总有多得花不完的钱,总有多的使不完的力气,很多时候,我会有发自肺腑的忧伤,为什么,为什么别人都有甜蜜无私的母爱,我却没有。”
这样的句子写出来,收获的往往冠冕堂皇的安慰,再狗血一点的写手,也许还要构思那么一个故事:一位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母亲,深藏如海深情,用偏激手段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深爱。
这样的故事这些年我们读到太多。但今天,我想说另外一个真相——这个世间,有很多得到母爱深情的孩子,也有那么一些孩子,从小到大确实有着母爱的缺失。
2
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庄,有这样一对母女。妈妈身体不好,生了好几个孩子,其中的三女儿比较调皮。说来也是天降横祸,三女儿五岁的时候,村上来了一个算命先生。妈妈因为身体不好去求卦,得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卦语:她的身体之所以不好,是因为三女儿和她相克。换句话说,这个她亲自生出来的女儿,是来和她抢同一条命的。
别人听来纯属无稽之谈,可那位没有任何文化的妈妈却信了,从此,三女儿的人生坠入无底深渊。家里最重的活她干,最难吃的饭她吃,就连不相信这个卦语的父亲都不敢给女儿任何一点关爱,因为一旦妻子发现,就会要死要活的闹。
我记忆中最清晰的一个场景是,那位身体虚弱的妈妈坐在门口抱着最小的孩子,用特别冷漠狠毒的声音诅咒三女儿——但凡有点志气,你早就去死了。
被亲生母亲诅咒的女孩儿,穿着与时令不符的破烂衣衫,瘪在墙角里,两只大眼睛里除了逆来顺受的绝望,就是亮晶晶的眼泪。
因为被妈妈视作不祥之物,在学校里,也基本没人和那个女孩儿亲近。一帮天真烂漫的孩子说笑打闹,她好像一只灰色的老鼠,总是沿着墙角无声的来去。
那个时候的她,大约十二三岁,当时当地我们只是觉得她怪异,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怖魔咒。现在想来,她是多么可怜绝望的一个孩子——一个亲手被母亲一把推进深渊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还是会长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你去让她歌颂母爱的伟大,能够吗?
3
豆瓣上有一个论坛,题名是“父母皆祸害”,这个论坛总被人贴上负能量爆棚的logo。真的进去看一下才发现,除了某些矫情孩子无病呻吟的吐槽之外,确实还有那么一些人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了黑暗。
大多人心中伟大得好像神一样的母亲,在另外一小部分人心中,却是另外一种不够温暖不够有爱的存在。
这些不够温暖不够有爱,在大量细节性的描述面前,让人无语,也让人震惊。
看多了这样的细节,你才会骤然明白,一直被冠以伟大无私之名的母爱,其实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形态。
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神。有人完美得好像圣母下凡,有人却无惊无动的不如路人。
4
说到这里,话题重新扯回来,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在深厚的有爱的环境中长大,成人之后,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母亲?
一些人选择老死不相往来。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和母亲性命相克的女孩儿,她不到20岁就跟着一个老丑的男人私奔,一去几十年,再无音讯。
一些人选择犀利的反击。年龄小的时候逆来顺受没有能力抗衡,如今自食其力,就开始以一个债主的姿态和母亲进行清算。
网上看过一段视频,一个女人恶狠狠掌掴卧在病床的亲生母亲,不给饭吃,天天施以咒骂。别人看不过眼去劝,她理直气壮——从小到大她都没有疼爱过我一天,老了病了却要赖到我身上。
面对这样无良的女儿,所有人都抨击——她怎么也是给了你生命的人,你不能这么待她。
作为旁观者,这样的句子的确有杀伤力——母亲再怎么不对,她到底也是你的母亲。可对于当事人,回想起不那么美好的成长过程,她们却认为——既然不爱我,当初还不如不生我。
这样的心境,很不和谐,也很不人性,但它就是事实存在的真相。不圆满的母爱不止会戕害一个孩子的童年少年,长大之后,如果没有合适的自我救赎途径,这些孩子往往会有异于常人的认知和秉性。
还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以德报冤。小时候,你最不爱的是我,现在,我长大了,却成为对你付出最多的那一个。
我的堂姐,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如今成为公司金领。而被母亲百般宠爱的哥哥,却一事无成成为啃老一族。堂姐每次回家,大包小包各种礼物之外,还会有一沓沓的钱留给从小到大没有给予过她太多温暖的婶娘。女儿有出息了,婶娘好像忘记了自己对女儿的“不爱”,对堂姐表现出一种刻意的亲昵。这种亲昵,堂姐总是敬而远之,她挂在口头上的是一句话:你不是最疼你儿子嘛,看看他的出息。
她带着重金厚物而来,好像是不计前嫌,实际上,却是在以一种也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反击在声讨:你不是不够爱我么,现在我终于有能力了,终于有能力让你懊悔自责。
5
世间有多少对母女,就会有多少对形色各异的亲子关系。
如果我们的母亲不是神一样的存在,如果她们对我们不够那么有爱,成年后的我们还该对她们有爱有丰足回报么?
这个课题,不仅是亲子关系的课题,更是一个人圆融自我拥有平静宽厚人生的重要课题。
解决这个课题之前,必须有这样一个认知:爱情需要缘分,亲情其实也需要缘分——这种缘分不仅注定你会被谁怀胎十月生下来,更有关你和那个给予你生命的人,有无相契相合深彻入骨的亲密和融洽。
爱情有天作之合,也有良人难遇;亲情也一样,有母慈子孝,也有反目成仇。
亲子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只不过因为血缘的存在,它又有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无论爱与不爱,你和母亲,都会一直横亘在彼此的生命中。甚至一个的生命终结了,如果某种情结没有解开,它还会依然影响着另外一个人的人生。
6
如何来解开心结,如何将不够良性的亲子关系重新置换回良性轨道。我来说下自己的亲身体会。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叛逆的孩子,相比于憨厚的弟弟和乖巧的妹妹,最不受母亲待见的那个角色,就是我。
母亲对我没有虐待,她只是对我没有弟弟妹妹那样深爱——这是成年以后我对自己成长的客观总结。可惜年少时没有这样的客观,我总认为母亲一碗水端不平,厚此薄彼。于是愈发叛逆嚣张的和她对着干。
孩子多,生活艰难,大多时候,身为农妇的母亲对我是没什么耐心的。再加之她本身就粗线条,表达爱的方式和我这种天性敏感的人实在没法实现完美对接。
这样的事实造成了我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了很多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女儿时阵痛到无以复加,她在我身边转来转去试图帮一点什么,我却手都没法碰她一下,更别说像别的女儿那样抱着母亲通过哭喊来缓解疼痛。
当然,这种生疏局外人是不知道的,俗世生活里,我们维持着很大众的母女关系,逢年过节有礼物有探望;各自有了困难,也都会在第一时间冲上来。可私底下,我从不和母亲发生任何的肢体触碰,更没有特别家常的交流。
我对母爱稍嫌缺失的童年没有恨,但是,潜意识的不满一直都在。
曾经我以为这份不满会一直持续下去,可年近四十之后,忽然之间,我释然了。
7
这种开悟,没有任何显见于外的事件,是我突然就想通了——母亲也是一个人,是一个没有太高文化修养、更没有圆融自我概念的普通主妇,她对子女的爱,很多时候就是兴之所至,全凭感性。这样的爱,势必会有各种不圆满和缺憾,这本是一种家常的真相,可从小到大,但凡提到母爱,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熏陶都是那样两个字:完美。
在这样一个伟大无私的完美标杆面前,太多母亲其实都是要败下阵来的。想明白这一点,我忽然懂了,别人家看似圆融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一定就是她们有一个特别伟大特别圆满的母亲,而是别人更能比我宽容的接受母爱的不够圆满。
这样的角度说,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不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够不够盛大,而是我们的眼睛到底看见了什么。
有的母亲一生溺爱子女,子女却只记住了哪年哪月母亲打了我一巴掌。
有的母亲对孩子粗心散漫,子女却记住了哪年哪月大雨天母亲给我送过一把伞。
世界是怎样的方式不是它原本有怎样的方式,而是你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
为人处事如此,亲子关系亦如此。
8
理解了这一层,再来回望母爱,瞬间通透:原来,和母亲的关系,不仅是一种亲子关系,更是一种修行,修行的不仅是亲子关系,更是在这个世界你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口口声声要做一个豁达潇洒、懂得感恩的人,却在不够完满的母爱面前锱铢必较难以释怀,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真正拥有宽厚圆融的心境。
原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先从原谅母亲的不完美开始。
宽容他人的不够恩慈,先从宽容母亲的不够恩慈开始。
母亲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伟大有爱,这个世界也没有我们渴望的那样完美,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母亲、放弃世界的理由和借口,真正的强者,是在看清了一份不够完美之后,依然心怀悦纳的去接受。
无论母亲怎样,我们都满怀温暖的去爱她;无论世界怎样,我们都满怀希望的去接受它。
这绝不仅仅是对母亲和人生的善意,更是对圆满自我的真正善意和成全。
9
和亲人和解圆融的路径,不仅通向亲子关系,更是通向我们和他人、和人生、和世界的客户端。
在这方面说,那些没有得到完满母爱的缺憾,又何尝不是上苍的恩赏,它给了我们最易开悟的道场,敦促你修行,牵引你圆满,通达你前行。
所有这一切,都凝聚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你的心结。只要心结解开,心灵瞬间洞开,十丈红尘豁然开朗。
作为一个心结已然全然解开的女儿,我真心体会到了这种大幸福——心结彻底解开之后,我和母亲的关系有了之前从未有过的融洽。当然,我对母爱的回报还远不够完美,可母亲的要求没有那么多,在现在的她的眼中,自己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儿。
两个都不够完美的人,却可以拥有完美平和的母女关系,这就是原宥和爱的力量。
今天是母亲节,希望所有有爱的母亲快乐,更希望所有不够有爱的母亲,能够真正被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