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51岁才在鲁国出仕,但由于他推行“强公室,弱三桓”的政治主张,与鲁国实际执掌政权的三桓集团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最后被迫离开了鲁国。
离开鲁国的孔子希望在其它的国家获得出仕的机会,但要想出仕,首先必须得到国君的召见。如何才能获得国君的召见呢?总不能孔子自己跑到国君的大门口,嚷嚷着求见吧?
那时的规矩,游士要想得到国君的任用,必须要先结交与国君说的上话的大臣,让大臣了解自己的本事,然后请求大臣向国君推荐自己。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可见孔子结交大臣,进见国君的急迫心情。
找人推荐也正常,毕竞当时没有科举考试,熟人推荐是免不了的程序。但找谁推荐就有讲究了。
《史记》记载,商鞅为了获得秦孝公的召见,走的是孝公宠臣一个姓景的太监的门路。为当时的士人所垢病,贤士赵良就直言不讳的对商鞅说:“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好名声了。”
孔子自然知道这一点,他在卫国结交的是贤臣蘧伯玉,在陈国结交的是贤臣司城贞子。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结交该国的贤人,并且与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论语》记载,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一旦有鲁国使臣出访,孔子一定拜托使臣带上礼物,问候他的朋友,并且再三的嘱托。
孔子与他们是君子之交,孔子也并非为了私利谋取官位。但有的人就不理解了。有一个叫子禽的,就问了子贡一个刁钻的问题。
《论语·学而》记载,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所谓“闻其政”,意指国君召见咨询为政之事。子禽问子贡,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受到国君的召见,他是主动求索才得到的吗?还是国君主动召见的呢。
子禽如此发问,有抬扛的意味。难道他不知道要想得到国君的召见,必须要通过君王身边的人引荐吗?他的潜台词可能是:你们的孔夫子这么伟大,还需要低声下气走别人的门路?
面对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回答说是的,有损孔子的形象。回答说不是的,又不符合事实。但这难不倒子贡,子贡名列言语科第二名,脑子转得飞快,他回答说:“我们的老师是因为温良恭俭让而让国君接见的,他求见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啊。”
子贡的回答化解了孔子不得不到处求人的尴尬,而且把求人说得如此高大上,不愧为孔子门下最会说话的人。
那么子贡说的是不是实情呢?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你要求人引茬,求人给你官做,你是“温良恭俭让”呢,还是牛气冲天,自以为了不起呢?一般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吧!
像孟子就比较牛,他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大意是说,向权贵进言,就要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样子放在眼里。因为权贵纵情享乐,都是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如果是我,我不会像他们那样,我为什么怕他呢?
在另一段话中,孟子说到:“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孟子之意,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权贵有其爵,而我有其德,而且我年纪比较大,三者中我居其二,权贵只有其一,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应该亲自去拜访贤人。
孟子牛则牛矣,但也许太牛了,吃小人的亏。
《孟子》记载,鲁平公将要出门,他的近侍臧仓问准备去哪里。鲁平公说去看孟子。臧仓说:“您不惜纡尊降贵,主动去拜访一个平民,为什么呀?您认为他贤明吗?可孟先生给母亲办丧事的规格,超过了先前为父亲办丧事。您不要去见他。”平公说:“好吧。”
孟子的弟子乐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子,孟子说:“鲁公见不见我,那是天意,岂是臧仓这小子能够阻拦的。”
孟子没有走臧仓的门路,于是臧仓报复。孟子无奈,只好以天意自解,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孟子牛气,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孔子温良恭俭让,得到机会了吗?还是没有。
孔子早年游说齐国,齐景公想用他,晏子说孔子这一套根本不管用。齐景公放弃了任用孔子的念头,孔子只好怏怏而回。晚年到了楚国,楚昭王想封他七百里之地。令尹子西说,大王您的大臣有像子贡一样善于搞外交的吗?有像颜回一样善于辅政的吗?有像子路一样善于打仗的吗?有像宰予一样善于处理政务的吗?当年周文王以百里之地一统天下,孔子如果有七百里的地,是楚国的福份吗?楚王一听,放弃了封孔子的念头,孔子黯然神伤,只好打道回府。
政治玩的是利益,各方政治势力为了争夺资源打破头,来个新人抢地盘,首先不把你打出去才怪。所以,不管孟子牛气也好,孔子温良恭俭让也罢,你不加入某方政治势力,就想说服君主重用你,太难了。但如果孔孟加入了某派政治势力,党同伐异,又与他们的政治理念不符。
曲高和寡,难为了孔孟两位大圣人了。